【原创】诸葛亮与司马懿谁更强?

标签:
文化休闲杂谈 |
分类: 文史 |
诸葛亮与司马懿谁更强?
老郑看三国13
诸葛亮与司马懿是三国演义中最值得称道的两位军事统帅和智谋高人。二位孰强孰弱?一句话还真说不清楚。
照着演义的倾向,诸葛亮比司马懿高得多。诸葛是神人,是智慧的化身,是军事天才,是治国能人,是道德楷模,几近完美,无人可比。可是实际上,司马懿也不差,敢于和善于同诸葛亮多次较量并不占下风,在三国的英雄群集中没有第二个人。正所谓:棋逢对手,看谁笑到最后!
这二位的相遇,是上帝最精妙的设计之一,也是三国一直好看有戏的一个主因。什么戏最好看?对手戏?对手戏的一波三折,千钧一发,峰回路转,才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尿点不多。遇见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幸运和最大的不幸。幸运者,二人因此演出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大戏,那种智慧的博弈,场景的变幻,胜负的难料,充满了某种神秘莫测的玄机。没有他,诸葛亮就不会这么神,这么令人畏惧。不幸者,诸葛亮六出祁山,尽管有各种主客观原因,而有了司马懿这个对手,才功败垂成,落了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结局,死不瞑目啊!
说来说去,到底这二位谁强谁弱呢?
第一,先说军事。
诸葛亮两大军事战役赤壁和南征取得成功、与刘备取得西川并形成三国鼎立之势,蜀国军事力量日渐强大。
诸葛亮北伐出兵七次,基本上无功而退。实因司马懿是个不好对付的对手。在军事较量中,诸葛亮和蜀军处于下风。曹操曾经在关羽咄咄逼人的军事打击下,惶惶欲迁国都。司马懿不但阻止这一动议,还献策曹操致书孙权,趁虚抄关羽后路,致关羽败走麦城。而诸葛亮作为蜀国军事的总指挥,在关羽之败中至少负有战略失误之责。司马懿中了空城计,却料定诸葛亮必死五丈原,绝对是科学推断,神机之算。所以在军事上,司马懿略胜一筹。
第二,再说内政。
诸葛亮在内政上是三国时代最高水平的代表。作为治国的宰相,曹操那个丞相也不是对手,更遑论司马懿了。在蜀地原刘璋的基业上靠法治的严明,一系列务农、息民政策使蜀国积蓄了与曹魏抗衡的经济实力。在刘备撒手人寰后,他能继续推行联吴抗曹更是非常的明智之举。如果不是东吴叛变偷袭了荆州,历史将会是另一种模样。此即所谓:人算不如天算!
司马懿呢,也大有作为。著名的曹魏大规模军士屯田,就是司马懿倡议并亲自创办的。这应该就是延安大生产运动和南泥湾开荒的的历史模板。司马懿后来更是大兴军屯,广开漕渠,减轻民众负担,使“百姓大悦”,为统一中国打下良好的基础。曹操死后,魏明帝奢侈无度,好修宫室役者万余人,雕玩之物,动以千计,司马懿“皆奏罢之,节用务农,天下欣赖。”
应该说诸葛亮在处理内政方面又高出司马懿一大截。
第三,说说用人。
刘备死后,蜀国的人才逐渐凋敝。军事后备人才唯姜维而已,诸葛亮出师表中提及的文臣,在诸葛亮后并未做出什么能扭转或延续蜀国强盛的事业。第一次北伐,有人曾推荐素有战功的魏延和吴懿,诸葛亮不听,任用马谡致使街亭失守。不得不城楼上故作镇定的抚琴,汗湿衣背的演了一幕“空城计”。在第五次北伐方起用魏延和吴懿,此次战役,二将大破了曹魏雍州刺史郭淮。后来魏延被逼造反,其原因与长久不被重用直接有关。这些显然是诸葛亮一生的缺憾。应该说蜀国曾经的人才济济局面是在兵败夷陵之前,功劳属于刘备,而非诸葛亮。
司马懿在世族垄断政权争夺中,提拔了不少出身低贱但有能力的人才担任军政要职,如后来对蜀吴作战有功的大将邓艾、石苞,都出自“草根”。他自己也从一介马夫成为曹魏的军事统帅。用人方面,司马懿胜过诸葛亮的应该说已经不仅是一筹了。
第四,说说成就。
诸葛亮辅佐刘备取得西川,平定了西南,实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又尽心辅佐后主刘禅,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司马懿在拖垮了诸葛亮之后,又逐步战胜了曹魏家族,实现了统一中国之大业——三国归晋。这个历史功绩,曹操也甘拜下风,诸葛亮如何能及也!
为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司马懿强过诸葛亮,历史已经作出了公正的评价。老郑有句话要讲了:可千万不要小看了司马懿,他一边对付着神人诸葛亮,一边又对付了不可一世的曹氏家族,有着一颗超强的大心脏,乃三国第一人也!

(郑纯方原创,21060405于宁波白杨街,QQ:262817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