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诸葛亮用人的三大失策

标签:
文化休闲杂谈 |
分类: 文史 |
诸葛亮的三大用人失误
(老郑看三国2)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杜甫
诸葛亮的丰功伟绩传播久远,早已是古代先贤智慧的化身,被称为“神人”,用时下流行的说法是超级“男神”,绝对的高大上。可是每次读了杜甫的诗句,心头总有一团迷雾驱散不开。《三国演义》几乎神化了诸葛亮,说是“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乃经天纬地之才无疑。刘备刘玄德把这两位高人都得到了,天下未安了,自己还在夷陵打了败仗,憋气又窝火,在白帝城中一命呜呼。这是怎么回事呢?
老郑以为,这事跟诸葛亮的用人失误有很大关系。这些失误足可以把他从神坛上拉下来,还原成一位虽有智谋,也有缺点错误的“蜀相”。不是这些致命的失误,说不定蜀国真的可以做大,一统天下。
失策之一:错用关羽。细说起来,诸葛亮错用关羽一共有两次,都是在成败的节点上。一次是把关于安排去守华容道,料定火烧赤壁之后,曹操兵败必走此地。这个判断非常准确,可是没想到关羽念私情放了曹操。安俊玲关于应该掉脑袋不用说了,诸葛亮用错人难辞其咎。即使用一个无名将领,想那曹孟德也插翅难飞。诸葛亮的失误在于忽略了关羽跟曹操之间的一段旧情,这一忽略不当紧,一下改写了历史的走向。按军法,诸葛亮是首过,关羽次之。
第二次就是诸葛亮奉命接替庞统征战西川,留下关羽守荆州。这更是一次根本性的失策,因为不是关羽一个人败走麦城失了荆州,而是蜀汉失去了夺取中原的依托,从此一蹶不振。有人说了,用关羽那是刘备的决策,诸葛先生不当家。此言差矣!以诸葛亮识人之能力,深知关羽的毛病,自负傲慢,不把吴蜀联合当回事儿,让关羽一个人独守荆州是有潜在危险的。可是,当刘备决定了之后,诸葛亮一言不发同意了,连个醒儿也没有提。这样的态度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主公决定的,对错与他没关系。这显然不是孔明的作为。二是他也认为关羽是不二人选,张飞、赵云、马超等人都不及。所以,诸葛亮应该提出不同意见,最少要建议刘备派一个得力的谋士协助关羽守荆州。可是,诸葛亮也没有这样做。那么,蜀汉痛失荆州、痛失好局,你说他诸葛亮能脱得了干系吗?
失策之二:错用赵云。在西蜀的五虎上将中,赵云在军事上和谋略上都是最全面的,因而有了“常胜将军”的称号。诸葛亮也比较偏爱赵云。无论是长板坡在曹操百万军中杀了七进七出救了少主阿斗,还是安全保卫刘备东吴招亲成功,以及兵取桂阳,赵云都表现的智勇双全,胜任愉快。可是,很奇怪,这样一位杰出的大将,刘备认作四弟,却一直没有给与应有的重用。诸葛亮也同样没有特别重用他。赵云若是跟了曹操,没准要在张辽、徐晃之上。
其实赵云在蜀汉后期尤其表现了少有的战略眼光和胸怀,一个是坚决反对刘备亲征东吴,有大局观,头脑十分冷静。二是劝说刘备不要给有功的官员过多的奖励,把有限的财力用在鼓励民众发展生产增加综合国力上。这已经展现了一个军事家的人格魅力,在所有战将中高出一截。对此,刘备看不到,绝顶聪明的诸葛亮也看不到,那就真的无法理解了。刘备重义气,凡事把关羽、张飞摆在前面,你诸葛亮不应该也这般见识呀。用赵云守荆州,还是领兵取西川,都比关羽、张飞更合适、更稳妥。刘备要去打东吴,诸葛亮最少要让赵云护驾出征,也不会败得那样惨。这只能说明,诸葛亮不深识赵云,进而也没有重用赵云。他的知人善任焉能不画一个大大的问号?
失策之三:错用魏延。这个失误评论家已经说得很多。老郑要说的是为什么他一见魏延就不喜欢,认定魏延脑后有反骨?是因为老将黄忠战败归降有骨气,是忠臣,而魏延是主动归降,便有投机的嫌疑?以诸葛先生的明智,不会不知道魏延弃暗投明,比黄忠更应受到尊重啊,怎么倒有反骨了?看来孔明先生的的印象分很厉害,足足给魏延将军误判了一辈子。从魏延打的几个胜仗来看,从魏延建议由他领一支军队东出子午谷,直击无勇无谋的曹懋一部,而丞相领军兵西出斜谷,两下合击,必胜司马曹魏的妙计看来,魏延是不可多得军事奇才,其能力应在五虎上将之上,后来诸葛亮选的接班人姜维也不及他。至少,魏延的综合素质高于黄忠,应该名在五虎上将之列。尤其是诸葛亮临死前安排魏延领军撤退,而冤家对头杨仪与之作梗,以魏延谋反为名,密令马岱斩杀了魏延。起码,诸葛亮在用魏延方面不够坚决,烦了“用人又疑,疑人又用”的毛病。其实,若不是以个人成见取人,魏延是他最得力的助手和理想的接班人,让他在姜维之前过度一个时期,则蜀汉仍有胜算。
至于错用马谡失了街亭,比起魏延来已经是小菜一碟。只要用了兵书读得不多而有实战经验的王平将军就会万无一失。不敢恭维,诸葛先生的军事才能在用人方面确实大打了折扣,远未达到“用兵如神”的境界。
(网图选一)
(郑纯方原创,20160121于宁波,邮箱:zcf06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