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施大爷的神来之笔

标签:
文化休闲杂谈 |
分类: 文史 |
施大爷的神来之笔
——郑说水浒之十四
施耐庵写《水浒传》有好几处神来之笔,成为古典名著的书写绝唱。品读这些桥段,是一个特别的享受。如品茶,如品酒,如品佳肴,品味之余,余味无穷。神来之笔不是某一个细节,某一个奇葩的句子,或者令人忍俊不禁噗嗤笑了的幽默。他就像玩杂技一样做足了功夫,然后慢悠悠地表演出来。粗心的读者可能马虎过去,细心的读者则咀嚼再三。阅读也是个慢工出细活儿,走马观花,一目十行,或者漫不经心,浮光掠影,狗熊掰棒子多了不要,剩一穗就成,那可就辜负了施大爷精心丢给你的“包袱”。
哪儿是神来之笔呀?
第一处:地球人都知道——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这里施大爷用了一个手法叫略写,挺随意的就让老鲁同志挽起袖子,双膀一较力,把那棵柳树连根拔起,也把那几个泼皮小子惊呆了。我怀疑施大爷那会儿是砚台里没有墨汁了,惜墨如金舍不得铺排开来耍了。可是你停下来捉摸一回,不对呀!施大爷在此打了个埋伏,他是要用最少的笔墨,速写一般的把一个拔山盖世的英雄刻画出来。所以这一笔看是不经意,实则非常之神奇。古典小说戏剧里描写力大无穷者多了,举大鼎的,举石狮的,挑滑车的……老鲁总不能也来这一手东施效颦吧。于是,施大爷急中生智,让他拔树,生生把一棵粗壮的柳树连根拔起。也于是,老鲁的形象威猛猛跃然纸上。而且,这是在特定的环境菜园里,特定的前提乌鸦叫不吉利,泼皮们要爬上树去把雀巢弄掉,才有了老鲁同志拔树的壮举,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老郑以为,施大爷的笔就像一把雕刻刀,不费三五下,即把老鲁同志的大力士神像雕刻得神形毕现。这不是神来之笔是什么?
第二个神来之笔:地球人更知道——景阳岗武松打虎。
这回施大爷酒足饭饱来劲了,从一个抠门儿变成了散尽万贯家财的富豪,淋漓着笔墨洋洋洒洒一口气写了将近一章的篇幅,从山下的三碗不过岗小酒馆写起,一直写到武松被簇拥着骑马走街成了响当当硬梆梆的打虎英雄。每一个细节都敞开笔墨慢慢道来。尤其是在稍棒被树枝截断,武松要赤手空拳都猛虎,一下把英雄推到极致,推到了悬崖边上,看你如何绝地反击。而且,是用了武松和老虎的心理活动描写,如见其貌,如闻其声,直接把读者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施大爷这一手叫什么?叫精雕细刻,由雕刻家变身为画坛巨匠,眉眼毕现地描画出一幅英雄伏虎图。这里,他是泼墨如水,使出浑身解数进行渲染,用大手笔为梁山的大英雄造像,可以说是:勇威齐天地,浩气满乾坤。
俗话说,狗咬人不是新闻,狗咬狗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那么,人虎斗算不得英雄,用武器打虎也算不得英雄,一个醉汉赤手空拳斗杀了一只猛虎才是盖世的英雄。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驾轻就熟,你说,施大爷的这一手不是神来之笔是神马?

(郑纯方原创,2015·12·17,邮箱:zcf06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