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期待萧红与汤唯的“黄金年代”

(2014-01-27 11:04:44)
标签:

一面

角度

多层次

私生活

想一想

分类: 随笔

作者:秋萍  20140122新浪博客

   

    【转载】期待萧红与汤唯的“黄金年代”

                          (网图选)

 

萧红和汤唯都不是很漂亮,但气质独特为之着迷。她们都曾被束缚过,但都挺了过来,向外界证明了自己。有意思。期待《黄金时代》。

现在想一想萧红,为什么影响了我?我想大概是把自己的心灵史和忘不了的挥之不去的就写下来,守着一张书桌,多一份生活的期待,想要这平安,又害怕这平安,而那大概就是我的黄金时代。所谓的黄金时代其实是内心的孤寂。

这种女人,为爱而生,但是爱并不全部,所以电影《萧红》拍的过于琼瑶戏的感觉,我不喜欢两个男人和她同床睡这种狗血的桥段,也不喜欢那些腻腻歪歪的情话。所以霍建起的《萧红》,它的结构非常散漫,想要刻画萧红的私生活,一个女人和四个男人的故事,多伟大,但是把萧红看的过于渺小,所以很多人在评价《萧红》的时候,只是给了一颗星,这一颗星完全是因为小宋佳的演技,她一个人在苦苦撑着这部戏,看着都累。

我不喜欢消遣别人的私生活。我也不希望用文艺的手段消遣一个私生活,也是伪文艺。文艺更重要的是准确、简洁的表达。相对来说,我更期待许鞍华的《黄金时代》,我喜欢这样的刻画,用那个时代的人物勾画一个立体,多层次的萧红。希望这个萧红,更加客观和准确,文艺不文艺的,不重要。

我的第一本文学的书就是萧红的《呼兰河传》,读了很多遍。至今不能忘却她们家的后花园,万物共生且有灵,永远难忘的是外祖父,还有那些看似并不重要的人物,小团圆媳妇、性格古怪的二伯、老厨子等等,外祖父教她背诗,她总是提出古怪的问题。也是外祖父教她要有同理心。书中的每个人都在承受生活,也被生活所改变。一个孩子眼中的成人世界,有太多的悲伤,就像天边的火烧云,红彤彤的,渲染着古老的往事。想忘忘不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我喜欢这种坦诚的结尾。萧红像是我生命中的一个朋友,我记不得她的八卦,记住的都是对于生命的坦诚,最起码诚实对待自己。所以这就是传奇。每个人的童年或多或少都孤单,希望老了之后,能够记起那个自己,最起码对得起自己。

一个作家是不喜欢做自我解剖的,更何况还是女作家。写作本是她们的救命稻草,要抓住它,才能不那么自卑。我们都曾自卑过。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写的是知青搞破鞋的事儿,以此纪念二十几岁的“黄金时代”。看后像在油菜花地上睡了一下午。我喜欢的萧红,永远停留在十一二岁,童年的感觉扑面而来,有一种刀枪不入的质感。就像刘若英的歌唱的那样“这些年还算可以,至少都对得起自己”。

后来读《生死场》以及看田沁鑫的话剧《生死场》。萧红好像不在用女性的视角去审视这个时代,虽然里面有很多的女性独立的色彩,也有女性细腻的一面。像萧红这种女性,没有太多女性的朋友,不是她清高,而是她的要求高,连男性都得欣赏称之为“先生”。史航老师一直认为所有写鲁迅的文章中,她写的最好。原因是她并没有把鲁迅写成神,而是用平视的角度去写鲁迅这个朋友。

我小的时候看萧红写的文章,她和萧军住在欧罗巴旅馆,饿着肚子,两个人分着头天剩下列巴,没有味道,就沾着盐吃。然后外出的时候,看着别人的旅馆门口挂着列巴圈,她真的想偷走,但是为了尊严,只是打量了很久,并没有偷。我的人生并没有历经过这样的艰辛,只是喜欢想这样的画面,给自己一个画面的时间,完成一段不曾有过的漂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