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笔记:宋代的文史博客

(2013-07-10 20:36:01)
标签:

历史

博客

真实性

文化氛围

空间

分类: 转载

作者:卫金桂

除了载体区别,北宋知识分子以笔记形式对思想和学术的表达,以及积累到一定程度出版集子即笔记,与当今部分学人将博文集结出版非常相似。因为随意与不拘一格,以及兴奋点的真实性,宋代的笔记成为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当然也是真实性极高的史学著作。沈括的名著《梦溪笔谈》;苏轼的《东坡志林》;洪迈穷的《容斋随笔》;王应麟的《困学纪闻》等都是名著。

一种新文体的发展,必然与旧文体的不足关联,也与社会风气和价值观纠结在一起。比起唐朝以国威和好大喜功的繁盛为追求的政治意识和文人的拍马溜须笔下生花,宋代朝野充满了市民生活的温情低调和小门小户的生活气息。唐代文学中忧国忧民的大而无当或不着边际的情怀理想被挤兑,渗透在宋代诗文里的实际生活兴趣和个人需求郁郁葱葱,这也极大地延展了学术空间。

笔记体的兴起,与宋代知识分子势力的增长也密切相关。科举制度兴起于隋,唐代中举者最为荣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便使这种得意表现的一览无余。但唐代中举者要经历相当长的待业时期,他们在焦虑中溜须和牢骚,即便有几个克制着的,也得小心翼翼。不如宋代科举成功者实实在在直接被分配在官位上做事,业余爱好钻研文化事业。大量文官充斥各级政府机构,也造成比较浓厚的文化氛围。沈括、苏轼等都有过不短的官龄,他们能保留浓厚的学术兴趣,本身就说明这个时代官场浓厚的学术气氛。不过,在中国历史上,不论一个社会开放和多元化到什么程度,都未曾摆脱将正史写成帝王将相史的模式,对宋代社会自然也不该抱太高期望。正因为此,宋代笔记体才显现出不可忽视的价值,它们使宋史显得丰满、亲切、温馨、全面。

魅力都在天然的野史里。时隔千年,互联网的传播功能远较宋代迅捷,人们的信息源和知识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博客也是这个时代最可读的历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