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吴秀波:这个程婴有点“不务正业”

(2013-03-30 10:28:16)
标签:

小人

怪物

不够

之友

监督权

分类: 剧评

我在城际公交车上问我的要好文友:为什么央视一套黄金档把《赵氏孤儿案》推出?又为什么选在十八大和全国两会之后即刻推出?文友说:你的问题有点意思。我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或者一个词即为国尽忠,现在最需要全国上下发扬程婴那种忠于国家勇于牺牲的精神,实现中国梦。老实说,我不太赞同他的看法。他说的虽然不无道理,但似未切中要害。实际上,程婴的精神价值,在于他以一种民间智慧的化身,从不自觉到自觉参与了本来没有资格参与的国家事务。由此,也违背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儒家训诂。其现实意义在于,以屠岸贾为代表的贪官和野心家,已经威胁到社稷的存亡,反对和清除腐败,单靠赵朔等清官忠臣们已经不够,于是民间的智慧和力量就成为不缺取少的砝码。而新届中央要竭尽全力稳步推进的改革,同样需要民间的智慧与力量。

这个话题有点儿太政治,似乎也非我辈草民说长道短的,倒不如关心一下物价房价看涨的形势下,我们的收入能否增加一点儿来得实在。于是,我就觉得吴秀波的程婴也好像有点“不务正业”,你既然是个草民医匠,不好好的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研究点医道药理,干嘛去管那些王公大臣们的事情?何况,你使出吃奶的本事也管不了啊!你若是在医界多用点脑子,弄个国家级名医,也会名利双收,功成名就啊。可是程婴非要管,管来管去,还管出了瘾,虽子亡妻疯,仍欲罢不能。原来,程婴心中一直有个“忠义”的心结。于是,在吴秀波的演绎下,这个程婴成了一个平民英雄,成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英雄。应该说在金钱利益重于精神理想的当下,这种英雄精神确实是太稀缺了。

一个信仰迷茫的时代,容易找不到方向;一个缺失了英雄气质的民族,很难真正的挺直脊梁。但是,仅有这一点是不够的,比起平民的话语权,参与和监督权,英雄精神还不是第一位的。所以,程婴的主要价值是表现在对民间智慧与声音的有效表达。假如不给你这种机会,什么样的英雄也只能是“哪儿凉快哪儿歇着去”!甚至像警告大嘴宋祖德一样——闭上你的乌鸦嘴!

“程婴摔子”的情节令人惊讶,据说是吴秀波向导演建议并被采纳的。老实说,秀波的想法太大胆,尽管有创意,又对以往同类故事有颠覆性,或者说是逆袭,但还是令人震惊。首先,这样的设计有悖于人伦,作为有情有义有血性的父亲,程婴哪怕是选择自杀,也不应该亲手摔死自己的爱子。这事儿即使换了屠岸贾他也不会干。因此,这个情节超出了人物性格的内在逻辑,有点过了。次者,传说中的摔子都是大奸臣屠岸贾的罪恶行为,这是一个历史与传说的真实。在下以为可以在屠岸贾如何更残忍的杀害无辜儿童上打主意,否则就失去了可信度,也过于虐心。这一点不知吴秀波和导演大人掂量了没有?愚以为,对于历史剧,减少想当然和随心所欲,需要的是应有的尊重。

《赵氏孤儿案》所以好看,一半的功劳应记在编剧的名下,其故事矛盾的绮思妙想确可以用环环相扣,合乎情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来形容。即使是忠臣却显得脑残的赵朔、匹夫之勇的门客公孙杵臼和傻得单纯的女人宋香,都成为程婴极好的陪衬。那一场权斗果然是此消则彼长,布局又搅局,推衍得风生水起,惊涛拍岸。另一个就是对手戏好看,孙淳的屠岸贾与吴秀波的程婴,其实是真正可以过招的对手,而赵朔不是,他只是个“陪练”。孙淳的屠岸贾明显高于电影版王学圻的居高临下与缺乏人情味,游刃有余的演绎出一个人性未泯的魔鬼,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面目可憎的怪物。孙淳与吴秀波的对手戏如同两颗明星的擦碰,随时有火花四溅,点燃观众兴奋的神经,可谓棋逢对手。相比,好像孙淳略胜一筹,他的霸气、王气和高看程婴的心气,都有孙氏一贯的风格,把一个和善、多谋的奸佞塑造得可信还有几分可爱。其权谋和智慧远比赵朔的愚忠、有勇无谋更让人佩服。而秀波的程婴在与屠岸贾斗智之中,也不时闪烁出民智的光芒,“要想战胜小人就必须比小人更小人”、“假如程婴不做医匠,就做大人的敌人”、“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走着看吧”……这些经典台词,又见出“哲学大叔”的古典范儿。

有一个现象令人思索,就是这个历史正剧好评不叫座,收视率远不如预期。什么原因?恐怕是多方面的,首先它是悲剧,当下的人们面临的生存压力很大,心态浮躁,喜欢看着轻松的、幽默的、能够给心理减压的片子,不太乐意去陪着古人一起悲伤痛苦,撕心裂肺,起码没有了那样的心气。次者,忠与奸的争斗,再怎么演义,似乎也不如刘墉与和珅、和珅与纪晓岚好看、好玩,开心。它比《康熙皇帝》和《雍正王朝》差的也在于后者是纯原创版,而《赵氏孤儿案》则有了多个版本,遇见审美疲劳就“摊上大事儿了”。

值得玩味的是,演程婴时秀波很“走心”,太当回事儿了,于是就有了压力,有了不自觉的雕琢和刻意;演《西雅图》的落魄叔弗兰克时,很放松,没什么压力,权当休闲,虽也“走心”,但是舒心,却让人物呼之欲出,成为好男人的典型,妇女之友,好评如潮。这似乎能给哲学大叔又一个哲学思考:吃力未必讨巧,随性也许出彩儿。不过,吴氏程婴毕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这个民间智者著风骨、敢担当,有一颗坚强的心脏。

文友告诉我说,吴秀波的这个程婴有些放不开,不如《医术》中霍思淼那样收放自如,更有角色的光亮。也许是期望值太高吧,这个程婴除了有点“不务正业”之外,在人物的深度把握和再现方面,似乎还美中不足,这也再次证明影视艺术往往是遗憾的艺术。相信在下十分看好的吴秀波,会在今后的“溜光大道”上“君行健”,踏遍青山,为“戏剧之子”再添浓墨重彩。

 

(郑纯方原创影评,联系邮箱:zcf065@163.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