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宋代十记后的小记
(2013-01-28 11:21:48)
标签:
老师寄情山水杰作文化价值风骨 |
分类: 随笔 |
宋代散文是古代散文发展的一片密布的星云,名家名篇甚多,有些至今仍脍炙人口,传诵不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赋”与“记”,闲来阅读欣赏,发现许多“记”令人喜爱,如《岳阳楼记》上中学时即能背诵。今悉数之,竟有十大名篇的“记”。依次应该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王禹偁的《黄冈竹楼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喜雨亭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曾巩的《墨池记》,苏舜钦的《沧浪亭记》,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陆游的《入蜀记》。
这些名篇散记,乃是宋代散文的杰作,《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堪称双璧,辉耀在文学史的天空,不去细说了。在下以为值得说道几句的是如下各篇:
其一,《喜雨亭记》,在东坡的散文中,此片不算代表作,但却是他初涉官场的真情之作。初到凤翔当通判,在住所院内修了一座凉亭,无非纳凉会友饮茶弈棋之类。可是,亭子建好还没有取名字。恰此时,天降甘霖,这在干旱少雨的西北,实在是贵如油的好雨。东坡老师在与民同乐欢呼好雨之余,把亭子命名为喜雨亭,并乘兴写下了这篇记。喜雨、爱民、真心,故此记在体恤民生方面比《醉翁亭记》更接地气。古今贪腐者焉能体会个中之情味?
其二、《沧浪亭记》,苏舜钦的诗文皆优,书法更佳,尤善草书,但在贬官之后,创建沧浪园使之成为知名景点,这位开封人更是不简单。而一篇《沧浪亭记》则使园与记一起成为苏州的历史传奇。一个人的才智可以报效于朝廷,亦可寄情与山水,有时后者或许更有文化价值。
其三,《黄冈竹楼记》,王禹偁的这篇记很有趣,有人说是他因被贬官而发的一通高级牢骚,牢骚而成千古名篇,本身就是传奇。不过,我更愿意认可那座简陋的竹楼,其实是文化人人格尊严的精神楼阁,那大大小小的竹竿上应该都雕刻着两个字——风骨。且看今日的衣俊卿,写了那么多马列文章,出书报告,甚至已步入“中南海老师”之列,青云仕途,却因为一个色字毁于一旦,落得个“满嘴马列,满腹盗娼”,只因为缺少了一座富贵不能淫的精神楼阁。也许其阅历宽广,却未有读过这篇不起眼的《黄冈竹楼记》,可惜,可叹也!
(郑纯方原创,联系邮箱:zcf06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