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活着
认识老吴,当然是通过他的角色,《黎明之前》的刘新杰。
喜欢老吴,却是通过对他人生经历的了解,还有他的许多访谈。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炒作的手法层出不穷,要成为明星,或者说想要成名,在如今也并不是一件那么困难的事情了。关键是,你想要成哪种名,毕竟秦桧也能遗臭千年不是。
从来不愿意将老吴称之为明星。他自己似乎也在回避着这样的称呼,经常说自己是个职业演员,影视界从业人员,戏子。显然,演戏与他不过是一种职业,他也不过是个敬业的优秀工作人员,有点天赋,更多的是全情地投入,积攒足够的力量进入角色的灵魂;而过往十余年起伏跌宕的经历帮助他更真实更准确地诠释了角色,如此而已。
一个盛名之下还能保持如此清醒头脑的人,视名利如浮云,的确非常难得。一直认为,这种精神上的贵族,要么出生世家,有优厚的条件来与世俗保持着一种适度的距离;要么就是过于清高和自我,不屑于红尘俗事,不在乎世人眼光,单纯地活着自己的世界里。也许还有一种,那就是经历了太多坎坷后的拈花一笑,云淡风轻。回往过去,是灯火阑珊下的回眸。
他拥有过刻骨铭心的炽热爱情,所以需要那么多的歌声来表达。曾经失去理智,在那个骄傲的女孩面前缴械投降,于是那夜他听到了花开的声音,言语变得多彩,梦境也是缤纷;可惜好景不长,来年那女子就说要远行,深爱的宝贝再也不属于自己。爱情就这样走了,甜蜜在痛苦中变成了伤逝,再见的时候,也只是欢喜中带点忧伤。。。情如沧海,千帆之后,他是如此疲惫,却不知如何回头。可是,他终究还是幸运的,曾经一个人走过,曾经一个人哭过,终于有人读懂他疲倦的悔意,愿意执子之手,天成地久。
他体会过落魄潦倒的困境,撑不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他终归不是个成功的生意人,兜兜转转若干年,最后只好重新选择做个演员,靠演戏来谋生。幸运的是,他遇到真心帮助他的人,自己也争气,哪怕一摊烂剧、众多熠熠星光也掩盖不了他精湛的演技。那个时候开始,他逐渐蜕变成一个优秀的演职人员,实现了专业上的成功。那时的他,还不为大众所熟知,但那是否夜是他最为快乐的一段时光呢?不再有生活的压力,不用在意大众的批评,从容恣意、挥洒自如地扮演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表演的乐趣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
一个真正出类拔萃的人,想要保持一贯的低调,不引人注目其实很难,更不用说是受众最广的影视业。老吴果然红了,虽然已是十年之后。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准确把握,精彩地演绎,加上热门的题材,生动的故事,以及强大的配角,都让这部戏一下子红起来了,老吴于是一夜成名。成名之后的老吴多少有点惶惑,他已经离开歌厅多年,不太了解粉丝的狂热,可是又有什么要紧呢?认真演戏,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已经是对粉丝最大的回馈。
一度有点担心老吴会迷失,重蹈很多人的覆辙。还好,看过若干访谈后,发觉他还依然是那种沧海桑田之后的淡然,喜欢思考,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见解,并没有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对很多事务仍然保持着理性的判断——其实看访谈不会觉得他是一个不善交流的人,相反很多时候只是没有棋逢对手,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他那样的超脱,谦逊又富有哲理,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像他一样真正思考过什么是演员和和演员所在的这个行业并保持了清晰的认知。
老吴尝试了很多角色。很欣赏他的一句话,不希望自己形成角色的洁癖,而是敢于尝试。普世的价值观就在那里,所以角色可以被贴上“善”“恶”“好”“坏”的标签,对于演员来讲,却只是技艺上的突破。所以,请理性对待老吴的每一个角色吧,他不过是“在演戏中生活”,而绝不是在“生活中演戏”,我们评判的落脚点不过在于他是否真正演活了这个特定人物罢了,又何必纠结是不是反叛、跟不跟谁搭戏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