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盲》司徒灰剧评)
作者:一望无际09
(2012-06-10 )

写下这个题目,我有些忐忑:用这样也算美好的词语来形容灰先生,是否有美化敌人之嫌?可看过《青盲》,闭眼一想,这个灰先生给我的印象也真担得起这样的美誉。
灰先生是灰衣社的人,是一个神秘组织里沉着老道的头目。灰先生出来的时候不多,因为腿脚不方便。灰先生要出来,得有人伺候,还要坐着。以前,从不知道一个人坐着亦可以这样极致地显示身份,不知道一个人即便一句话不说,也会有极其强大的气场,更不知道一个轻言慢语和颜悦色的人,其实背后可以隐藏极度的威严跟凶狠。
其实,灰先生倒是平和,是个懂礼貌的先生,说话轻声细语,慢条斯理,从不发火生气。虽身残,但还眼明,又不甘做废人,故终究老谋深算,棋高一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只是,灰先生不爱说话,每次出来就那么一句两句,说完就走。戏刚刚开始,他惊艳亮相,轻轻顺带一句:白山馆有大鱼啊!如此顺畅地就拉开了一个故事的帷幕。各路戏子开始粉墨登场。
刚好,灰先生又是个特别爱看戏的先生,不论戏长戏短,不管演好演坏,他都喜欢看。他是个有极好耐心和专业鉴赏能力的观众,这能保证他看每出戏都能看出跟常人不一样的精彩。就这样,他坐在一个安静舒适的坐位上,一看就是二十多年。
戏看多了,灰先生便有识人面相的本领,尤其对演戏的人。无论什么样的戏子,无论什么戏路,在他看来昭然若揭,一切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已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角落。
所以他再出来,仍是安静地看戏。
不入流的李处长,演技拙劣,黔驴技穷,在台上捉襟见肘,首尾狼狈。好在看戏的灰先生早已读懂戏子心思,会心一笑,轻声点评:戏演得不算好,但总算没演错。
游击专家小心谨慎,精心装扮,潜心表演,巧妙躲开敌人考察盘问。不料遭遇这个戏痴,短短三分钟就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对此,灰先生点评:三分钟里你在演戏,而我却在看戏。话不多,却有出其的“点睛”之意。
最令人回味无穷的,当数灰先生审讯共党化学专家刘明义那场戏:
“你现在可以转过去看看,”灰先生的目光变得凌厉。“这十个人的反应。看看这些人在临死前的正常状态,有的人精神崩溃,有的人尿了裤子,有的人不知所措,这里面只有一个人,不停地用手挠着自己的胳膊......”
刘明义惊恐地瞪大了眼睛,他对自己在屏幕上的行为没有丝毫的心里准备。
“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这个人真正地拥有军事化学知识,他知道带有大蒜气味的气体就是芥子气体。”灰先生此刻变换了坐姿,他让自己较为松弛地斜坐在椅子上。“强烈的心里暗示让他正在感受着芥子气体的灼烧感。”
刘面对着帷幕,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他不停地转动着双眸,还有什么理由来解释自己的反应吗?坚持已近极限,可对手却不给你以片刻的喘息。
“在半个钟头以后,在半昏迷的状态下,人的理智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到那个时候展现出来的动作,能够清楚地表明他在想什么。”灰先生的语气似乎轻快了些,“刘先生,你可能已经忘了,你在半昏迷状态下做了些什么,我今天就帮你想一下。”灰先生站了起来,他让属下把刘架到了他的座位上。
“刘先生,我今天请你到这儿来,并不是想听你说是或者不是,”灰先生好象在商量:“我只是想请你,坐在我这个位子上感受一下我的心态。”刘的脸已变得木然。“我在这个位子上已坐了二十年,”灰先生的语气加重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看戏的位子,能让人安静和舒适。我有时候非常感慨,舞台上的戏子如此劳苦,只可惜每出好戏,都有谢幕的时候。”
刘明义的神情已是绝望,他紧盯着帷幕的双眼充盈着泪水,十二万分的谨慎和无数次的反思,场场意志与信念的残酷较量,经历了如此多的风雨而残存的侥幸,在灰先生严谨推理的轻言慢语中灰飞烟灭。
“所以,对一个即将谢幕的戏子来说,一杯清茶是最好的慰藉。”灰先生撑着双拐挪到刘的身边,他要和戏子一同欣赏好戏的落幕。“这就是最精彩的一幕。”后来我心里挥之不去的,是灰先生此刻的眼神,在刺眼的灯光后面,貌似平静的目光却交织着凶狠和仇恨,跟当年他在一旁看着李处长给小芳打针时一模一样,让人看着心惊,后背一阵阵发凉。
他最后极轻的一句话是:你的确没有在西南联大学过化学,你的化学是在苏联读的。
而此刻,刘明义泪水已夺眶而出。
观戏至此,我直恨得咬牙切齿。可我又不得不承认,这个可恶的灰先生卓越的专业鉴赏能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的确令我大开眼界。当看到化学专家闭眼淌下泪的那一瞬,灰先生却并无丝毫得意与喜色,连一闪而过的喜悦也没有,唯平静地离去。即便远望着自己殚精竭虑为之效力的王国在冲天火光中熊熊燃烧,即将化为恢烬的时候,他仍没有半点的惊恐跟落寞,一如平常地平静淡定,而那一丝不易觉察的诡异笑容令人生出无限的遐想。
荣辱不惊,如此淡定曾是我追求的目标和向往。遂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作鞭挞。许是终究不能超尘出俗,又或许境界跟修养尚浅,故终不遂愿。
一直想做却一直没能做到的事情,突然间看到这个憎恨的灰先生倒做得堪称完好,我有些纠结。作为个体的人来说,他的完好许是经历了无数的历练,因为一个要成为幕后大老板的人,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除了聪明,更多的是兢兢业业努力工作。所以看灰先生连夜阅读文件,狼吞虎咽地吃饭,干净利落地做事,有理有节地审问,很受启发。想起他那句淡淡如水的话:那工作吧。或许把一切都看成工作般的平铺,当作一道程序,是不是就可以如那个讨厌的灰先生般平静淡定?
在《青盲》这样一部长篇幅剧中,灰先生戏不多,话也不多。可,但凡看过该剧的,没有人会记不得灰先生。倒是印证了吴偶像说过的“这个角色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张力。而我却坚信这个小角色可以成活。”我想起以前常听到老艺术家们说的一句话:舞台上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对表演艺术潜心奉献的人对角色的理解都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