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留下的若干疑点

标签:
哈尔滨清爽周乙视帝斟酌疑惑戏剧理论剑出鞘 |
分类: 剧评 |
龙年春节过后,《悬崖》就看完了。除了冰天雪地的背景和哈尔滨、佳木斯等北国名城倍感亲切之外,谍战故事也还可以看,挺清爽。周乙与高彬的对手戏也旗鼓相当,整体上高于《借枪》。有网友指出其与《潜伏》故事情节的雷同,假扮夫妻搞潜伏的路子,似乎将谍战剧带进了死胡同。应该是一语中的,来得很深刻。本博则对故事情节本身存在不少疑惑,觉得无论是编剧还是导演,对戏的斟酌尚欠火候,有一些疏漏可谓是致命伤。这些疑点,如果在创作过程中能加以审慎的处理,相信《悬崖》完全是另一副模样,高雅而不同凡响。
其一、周乙的扮演者张嘉译本是“视帝”级人物,担纲主演应该不在话下。他的整体表现也算可圈可点:刚毅、内敛、含而不露。但是他的口音没有一点哈尔滨味儿,走路的姿势也显得拖沓,没有东北人那种腿劲儿,蹬在地上都有响声。这作为一个高级特工在细节上存在着严重缺陷,很容易就露馅了。更不要说他的俄语和日语也很烂,在角色上下的功夫很不够。米卢有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我很怀疑张嘉译在敬业态度上不够端正。或者编导在角色选择上欠慎重,只奔着演员的名气去了。
其二、程煜在饰演警察厅特务科长方面很不错,人物形象有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乙。但在几个地方面表现出来的弱智与脑残,则使人物大为跌份儿。周乙老婆家孙悦剑的那条狗被弄到警察厅,高彬通过他找出了潜伏在铁路部门的地下党,这一手很毒辣。可是在这条狗仍然乱叫乱跳时,高彬居然意识不到附近还有狗熟悉的人物,轻易把这个重要细节放过了。这对于一个训练有素的老牌特务来讲是不可思议的,是不可能出现的低级错误。当年轻的任警官被人谋杀在郊外的山林里,对于杀手使用的枪支、子弹,以及杀手与任警官很熟悉、任毫无防备、很可能就在警察局内部等等疑点,既不怀疑,也不追查,这与高彬的身份和水平很不相称。如果仔细侦察,顺藤摸瓜,恐怕周乙和顾秋妍很难躲过这一劫。即使能够躲过,那也应该有一场惊心动魄的好戏。
还有,顾秋妍到郊外风雪中冒险发报,被追捕跌落悬崖,去向不明。接下来地下党派人没找到,还有情可原,高彬不派人连夜警戒、追查,随易放过这么重要的线索,如此大意为之,其失职的罪名,警察厅怎会不闻不问?
其三、顾秋妍带着5岁的莎莎去火车站欲逃离,因为要去一趟厕所,竟然让莎莎看着东西自己离开。太不可思议了,这是一个连普通家庭妇女都不会犯的错误。她应该与孩子寸步不离才合情理。这么处理,不是顾秋妍大脑短路了,就是编导那一刻弱智了。这是个要命的关节,因为它直接导致后来周乙为此做出牺牲。故事一定要编圆,不能低估观众的智商,也不能拿自己的好作品闹着玩儿。这让我想到了一句下棋的老话: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教训啊,长点心吧!
其四、周乙之死,实在太窝囊,太离谱。为了救顾秋妍和莎莎,他义无反顾回到警察厅,明知道死路一条。此举怪英雄虎胆,大义凛然,但经不起推敲。一则,地下党为了培养他这样一个高级特工,花费了巨大代价,不会同意他这样蛮干。十个顾秋妍的价值也比不得一个周乙,因此会断然拒绝周乙的请求。二则,即使不得已回去了,也要有一番风生水起的智斗,最少也要与高彬有一场面对面的较量。就这么束手就擒,蔫了吧唧连个树叶落地的响声都没有,绝对不是周乙的性格,也让观众心里窝了一口恶气。
其四、周乙家的女保姆可有可无。按照布莱希特或斯坦尼斯拉夫戏剧理论,如果墙上有一把宝剑,那么随着情节的推进,就要剑出鞘。否则把它拿掉。保姆这个人物在剧中唯一的作用是临走时哭了,被特务科的鲁明发现并产生怀疑。其实这个人物很有用,她可以有几个身份:可以是地下党派遣的,暗中保护周乙和顾秋妍,且主人并不知情。由此,能设计出不少戏剧情节来;也可被警察厅收买,暗中监视周乙,这更增加了剧情的惊险性;还可以是普通保姆,但爱多嘴,无意间给周乙帮了倒忙,也很有戏。编导在把精力主要放在周乙和高彬等主要人物身上时,也不可忘了这些次要人物在关键时刻的点睛之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