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机场——这主意不坏

标签:
白居易西湖宋体《钱塘湖春行》苏东坡文化 |
分类: 随笔 |
浙大教授蔡天新在两会上提案,建议把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改名为杭州白居易机场。没想到一个普通通的提案,却引来网络一片大哗,嘲讽和质疑之声不断,甚至还夹杂有谩骂。本博仔细阅读了这些博文,思索再三,觉得蔡教授的这个主意本来并不坏,利多弊少,无论如何不应该好心不落好报。
用白居易命名机场,确实比萧山响亮,与西湖文化紧密相关,对于宣传杭州,加强西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影响好处显而易见。虽然这个想法太切近,仅从宣传方式着眼,深层的文化思考尚显欠缺,但还不失为一种高见。
用白居易命名机场,重要的是弘扬杭州的历史文化,是文化立市的根本所在。现在,知道西湖的人不少,知道白居易与西湖关系的要少得多。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没有理由不成为杭州的文化品牌。只是杭州这些年在城市文化定位上略显得急功近利,决策层似乎不怎么想过离开了白居易和苏东坡,西湖还剩下多少文化!这么现成又这么好的文化品牌,其他的城市求之不得。
用白居易命名机场可以开创一个先例,有选择的用历史文化名人命名一些重要建筑、旅游景区、街区或者企业等等,可以改变这方面的欠缺。总不能许多城市只有一个中山路吧?蔡天新教授列举了法国巴黎等地以名人命名的实例,说明我们也有多位历史文化名人可做尝试和最现实的纪念。至于网友说的怕引起连锁反应,“西安机场叫秦始皇机场”、“成都机场叫李太白机场”等,实属一种技术含量不高的调侃。冷嘲不是友善的态度,也缺乏应有的冷静思考。毕竟白居易与别的历史名人对杭州文化的贡献不能同日而语。譬如湖北苏东坡游历并写出著名诗文的“文赤壁”就不如叫“东坡赤壁”,曲阜当然也叫孔府更好一些。哈尔滨的秋林公司、马迭尔大街等用俄罗斯名人命名,至今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城市记忆。浙江宁海的徐霞客大道之名也是很好的文化选择。
用白居易命名机场比苏东坡好一些。这只是一个比较的结果,并不能说苏不如白。白居易和苏东坡两位文化名人都是重量级的,各有千秋,不分伯仲。从某种角度看,论知名度和受追捧程度,苏东坡可能要占一点儿优势。白堤和苏堤各有千秋,与二位名人在杭州的政绩和传说紧密相关。他们像横亘在西湖上的两道闪烁文化光辉的彩虹,美不胜收!而在写杭州和西湖的诗词方面二位也双星争辉,谁也掩盖不了谁,白居易的《忆江南》脍炙人口,妇孺皆知;苏东坡的西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将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堪称西湖最美的代言,别无选择。白居易还有一首诗《钱塘湖春行》非常有名,而且是写西湖和白堤的: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可见,唐代西湖的名字还不流行,人们多称钱塘湖。诗人把白堤悠闲散步描写得像一幅水墨画,百去不厌,令人神往。也应该是“平湖秋月”一景的出处之一。此诗与东坡的西湖诗堪称双璧。东坡也有另一首《望湖楼醉书》写得酣畅淋漓: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与白诗对应,苏轼写的则是苏堤。从这个意义上讲,叫苏东坡机场也未尝不可。但从顺口易记考虑呢,则非白居易莫属。至于“居易”二字暗含杭州的宜居,倒也不失为一个巧合。不过本博也有担忧,房价那么高,宜居恐怕主要针对富有者,囊中羞涩的平民眼下只能“望梅止渴”而已。
用白居易命名机场为经济行为注入了文化之魂。叫萧山机场只是因为机场建在萧山而已,没有什么文化内涵。而改为白居易就能使文化与经济成为城市的一双“隐形的翅膀”,平衡高飞,泰然自若,增强应有的文化自信。有萧山的朋友坚决反对,心情可以理解,但宣传萧山的渠道有很多,绝非机场一棵树。只要对杭州的城市形象有利,大家都会顾全大局。在各地多数是以地名命的机场,有些不错,有些就未必好。譬如青岛的流亭机场,总给人一种航班要延误的感觉,宁波的栎社机场常常被读作“乐肚”机场,产生歧义。大连的周水子机场,既不美也不顺口,缺乏文化的内涵。不过,这些已经是题外之义。
(郑纯方原创,邮箱:zcf06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