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歌厅驻唱 发行专辑找到“另一片天”
离开舞台的吴秀波也不是对人生没有规划,经常在下路演出时演唱歌曲的吴秀波发现唱歌是个好东西,“我当时唱歌的方法就是,音乐一响,整个人就进入想象中的特定角色用歌词和声音表达这个角色的感受,就是唱歌满足了最初的舞台感受。”
吴秀波说起这段经历显得十分兴奋,依然能够听出当年那个改行创业的青年的成就感,但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其实他还是对表演有着眷恋。在歌唱事业中找到了另一片天,吴秀波简直如鱼得水。“那时候唱歌真的赚钱,我父母一个月可能也就300块,我在歌厅唱歌一个月能有3000块。”
在歌厅驻唱仅仅是吴秀波事业的第一步,生活稳定后,他创作了10首歌,并发行了专辑。吴秀波自嘲说:“当时卖得不好,不过自打我演戏之后天天有人去网上搜。”就在吴秀波以为能在歌厅唱一辈子的时候,现实又和他开了玩笑。“似乎一夜之间,全国的歌厅都变样了,没人愿意听过去那些歌曲了,歌厅响声很大、人很闹。我心想,坏了,又要转战他方了。”
下海开餐馆 摸爬滚打好手艺无用武之地
离开歌厅的吴秀波卖过服装,干过餐馆,开过公司,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干了一堆莫名其妙的事”。
“那会儿都流行下海。现在回想,就是卖东西,自负盈亏。我也赶上那次大潮了。”说起开饭馆的经历,吴秀波告诉记者当时的想法特别简单:一个人要是会吃,懂得吃就可以开饭馆了。其实真不是这样。
吴秀波说:“我手艺挺好,尤其擅长做肉类的料理。我做餐馆老板时有一次我跟大厨说,你这丸子做的还没我做的好呢,然后我去后厨拧开火发现,饭馆跟家里真不一样。灶台火太旺,眨眼就能让菜糊了。”
那段岁月让吴秀波见识到了很多东西,吴秀波说“人到了什么年龄就该体会那个年龄的迷茫与快乐”,直到今天吴秀波也没有对自己下海经商的经历做出过或褒或贬的定义,只是觉得只要一个人肯用心也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我一个小学同学跟我关系很好,我开餐馆那会儿就把他叫来当厨子,他当时是二级厨师。”吴秀波带同学到一家有名的鲁菜馆,点了一道鱼香肉丝,菜牌上写着特级厨师的字样,吴秀波跟他同学说:“你什么时候能做出这样一道鱼香肉丝来。”对方告诉他:“做20道鱼香肉丝准有一道能达到,就因为火候。”吴秀波坦言当时的自己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做人讲究态度,做戏讲究尺度,做菜讲究火候。都是说时间与质量的差异关系,这其中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重拾老本行 演戏后期配乐“全能型选手”
34岁的吴秀波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情感上的起伏,快要出生的孩子,都让吴秀波感到人生必须要出现一次转机了。吴秀波告诉记者一直以来都是刘蓓的前夫张健找机会拉着他重新回到这个圈子。吴秀波说起张健,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由于之前做过刘蓓的经纪人,再一次回到娱乐圈吴秀波并不觉得陌生。不久之后,一位朋友提议“你不如去演戏吧”,这让吴秀波猛然想起原来自己也学过表演。
起初吴秀波也有过犹豫,一是收入,二是自己的演技。2002年,中国的电视剧制作行业已与上世纪80年代有了很大不同,再加上表演本来就是没有成本的买卖,吴秀波重回到镜头前做起了老本行。“演完第一场戏之后我拿到钱,那种感觉简直就是熬了34年看到了希望。但我有点悲观主义,觉得自己岁数挺大了,除了演戏还得会点别的。别人找我演戏,我也得拿出点本事给别人做事。所以我后来也做过后期,做过配乐。我要养家糊口,只要能赚钱我什么都干,我申请过拍摄许可证,陪电视台应酬,是全能型选手。”
人生新一页 和徐天“有点像”成功靠坚持
幸运的是,经历过各种历练之后,吴秀波终于迎来了演艺事业的春天。演戏演到第四年的时候,吴秀波开始接到一年以上的片约,在电视剧制作方面也可以胜任五六个行当的工作。“那会儿我知道这个行当绝饿不死我了,比《黎明之前》的感觉要好。就像是一个小马驹在草地上站起来了,能自由地奔跑。”
电视剧《请你原谅我》正在各大卫视热播,上世纪70年代的纯真情怀吸引了大批的观众,吴秀波饰演的徐天也被看作是最接近吴秀波本人的荧屏形象。吴秀波自己和徐天是有那么一点相像,“电视剧里说徐天非常聪明,可他什么都没干成。我也是,小时候亲戚都说我聪明,但别人家孩子都挺成功的,我干什么没几年就干不下去了。”吴秀波十分喜爱这部戏,不只因为徐天这个人物形象,还有对那个年代的追思与怀念。至于徐天的内在精神,吴秀波解析为“坚强的悲观主义者”。
吴秀波说,自己走过许多弯路之后又能开启人生新的一页,有幸运的成分,也有坚持的成分。
此时的吴秀波还在浙江象山拍摄电视剧《赵氏孤儿》,预计会在四五天内杀青,在这之后直到春节后吴秀波都有大把的时间陪伴家人。对于下部作品,吴秀波表示,演戏已经是无需思考太多的事情,正是这样的一种戏骨潜质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又一位实力派演员。新报记者 宋晓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