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词皇李煜与孙李唐庄

(2010-07-05 21:01:42)
标签:

太宗

御酒

皇上

嫔妃

李煜

江南

分类: 文史

写在前面:应博友子夜一虹中原丁子之邀,特将我去年写的一篇开封故事《千机酒疑案》博出,大约可以解决博友的问题,了解词皇李煜与开封、宋皇兄弟以及孙李唐庄的渊源。参考消息,解闷而已。

 

                千机酒疑案

 

                      郑纯方

 

当年宋太祖发兵攻克金陵,南唐后主李煜无力抵抗,投降了宋朝。依照宋庭的意见,李煜举家迁至汴京。太祖对李煜比较客气,封他为违命侯,还赐给了一所宅子。那宅子就在开封城西北角的孙李唐庄。

本来村庄的名字叫李唐,但太祖不喜欢这个名字,我赵宋江山比他李唐朝强一百倍,便在村名前加了一个孙字。有人说是逊字,意思差不多。反正是贬唐扬宋。

到了太宗即位,又给李煜加封了一个陇西郡公的头衔,让他的妻子郑国夫人小周后,仍然和他一起住在孙李唐庄。虽是阶下之囚,但还基本自由,李煜若是随遇而安,好生恭敬着太宗皇帝,安度余生应该不成问题。

可是,李煜这个人作诗词文章是一把好手,逢迎上级却是一点儿不会。别的小国之君降了宋庭,往往善于言辞,曲意逢迎,求得皇上一个好脸色,高兴了再赏你点儿什么。而李煜到了朝见太宗的时候,总是垂头丧气,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知道的说他不善辞令,比较木讷,不知道的会以为这人心里恐怕有啥怨气,或者怀有二心。

太宗就不喜欢李煜的这副样子,疑心他对朝廷不满,不然怎会那么冰冷,好像谁欠了他的银子没还似的。

太宗不放心,便派人暗中监视李煜,看他平日里都做些什么事情,有没有反常的举动,防止发生变故。

其实,别说是李煜,换任何人到了国破家亡、身为臣虏的地步,都会有无尽的伤痛。李煜若只在心中感伤也便罢了,偏偏他不肯抛弃手中的笔墨,到了月明花香的时节,不免思念起江南那些游宴快乐的时光,思着想着,涕泪就顺腮而下,打湿衣襟,悲伤不已。又想着那些个花容月貌的嫔妃都已经风流云散,内心更像是伤口上撒盐一般的苦痛。平常人难过一阵子就过去了,词人文学家不行,他要表达,他要书写,他要一吐为快。

于是,李煜便忍不住提起笔来,把心中的感慨凝作了一阕词,调寄浪淘沙。

词中说: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填罢了词,独自又吟诵了几遍,更加悲酸,几次都哽咽着读不下去了。恰巧这时,有个人送来当初的宫女叫庆奴的来信。这庆奴在金陵城破时,侥幸逃出,隐藏在民间,现已做了宋庭在江南一个军官的小妾。那军官来京汇报工作,庆奴不忘旧主,借着机会带封信前来问候。李煜见信,流泪长叹道:“庆奴已得好处安身,也算不错。可是我呢?”说着又流了一阵眼泪。抬头发现送信人还在台阶前,李煜连忙就在那封来信的旁边写下几句话,其中就有“守中日夕只以泪眼洗面”一句,差送信人回报庆奴。

哪知,太宗派来秘密监视的人,早把这首词和这封信暗中去报告给了太宗。

太宗见了词,没看出什么隐含的意味,看了那封信,脸却拉的老长,不快地说道:“朕对待李煜,应该说是仁至义尽了,他怎么还是心怀怨愤?”虽然发了通脾气,太宗也还没有放在心上。

一晃就是太平兴国三年的元宵佳节,按照一般的惯例,高级官员的有名分的夫人等,都要入朝向皇上庆贺佳节。李煜的妻子、小周后也不例外,按照规矩到宫中去庆贺。那小周后毕竟年轻貌美,别有姿色,自从元宵节进宫,过了几天,不见回来。这可把李煜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在家里唉声叹气,丢魂失魄。想到宫门去打听一下,事情涉及皇上,他没有那个胆量。一直到正月将尽,那小周后方才乘轿从宫中回返。

李煜接着妻子,好像丢了的宝贝重新又找了回来。连忙迎入房中,小心陪着笑脸,问她迟迟归来的原因,小周后只把身子扑在床上,掩面痛哭起来。李煜再不敢多嘴。到了夜里,小周后才指着李煜骂道:“都是你当初贪图享乐,不知治理国家,才落到这步田地。受不完的气不讲,还要你的女人受此羞辱……”

一切都已明白,李煜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

太宗自从逼幸了小周后,爱她的美貌,不想放她回去,只想“春从春游夜专夜”,可是担心大臣们背后议论,宫中的眼睛太多,才勉强割舍,将她放归。忽然想到,不知小周后回到自家,见到李煜是个什么情形。那李煜本来就心怀怨忌,如今又戴了绿帽子,岂不要怀恨在心了。于是,把给事中徐铉叫来,命他到孙李唐庄探视李煜,不要说是皇上派他去的,他若有什么说法,速来报告!

徐铉不敢怠慢,直向李煜的私宅而来。近前一看,那门庭好生冷落,甚是凄凉,一个守门的老兵,坐在一张板凳上在打瞌睡。徐铉牵马过来,惊醒老兵,忙去通报主人。等了一刻,李煜从里面出来,头戴青纱帽,腰系丝绦,面色憔悴,一身清瘦。宾主想相见,客气一番,分别落座。徐铉本是李煜旧部臣子,依然把李煜像君主一样对待,只坐了半只椅子。谁知李煜拉住徐铉的手哈哈笑了,笑罢了又仰天长叹道:“懊悔当初不杀了那般奸臣贼子!致使我有今日啊!”

徐铉听了这话,十分惊惧,好言劝慰了李煜一番,赶紧辞别而去。他知道太宗安插的有密探,不敢隐瞒,如实向太宗作了报告。太宗听了,满面愤怒,命徐铉退下,说了句:“朕自有理会!”徐铉不由得为李煜捏了一把冷汗。

光阴荏苒,转眼到了七月七日乞巧佳节。李煜还不知道自己已经犯了太宗的忌讳,也自己在家准备过节的一应事情。而且,七月七是自己的生辰之日,触景生情又回忆起在江南过节群臣朝贺、赐酒欢宴、歌舞生平的热闹。现在只剩下夫妻二人形影相吊,闲居在此,比起囚犯,不过少了副镣铐而已。那些心爱的嫔妃,死的死,去的去,人物两空了啊!一时不能把持自己,就顺手填了一阕小令: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写了这么几句,心里郁结的东西好像没有吐出来,憋闷异常,倒背着双手在台阶前踱来踱去,旋即又咏出了一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写毕,自己念叨着词句。小周后忽然从里面出来,说道:“你又在那里愁得没完没了啦?可记得今天是你的生日啊!现在虽然背时运,也需要略略的地点缀一下,快乐一些,毕竟今天是双喜的日子吗!”

李煜停止了吟词,可还是一脸的哀愁。

小周后又劝他道:“你还要当心隔墙有耳,你自己不过是感人怀旧,外人听了给你胡乱的联系攀扯,你如何说得清楚是非曲直啊!从古到今,因为诗词招来祸端的,不知有多少。我们过着战战兢兢的日子,你万不可再因笔墨招灾惹祸了。”

李煜叹道:“国已不国,家也非家,看到什么都会引起一腔的忧愁。我除了长叹悲歌,还怎么打发这时光啊!”不禁又要泪下。

小周后道:“越说越不对了,时势就是这样,我们只能得过且过,随遇而安,度过这余生。从前的事情,该忘就忘了吧。我今天特意备了两样小菜,一壶薄酒,且去痛饮一杯,解一解胸中的苦闷吧。”说罢,不管愿不愿意,把李煜死拖活拽地拉进了屋内,推在上座坐定,提壶执盏,劝他先饮下一杯宽宽心。

李煜见桌上的几样菜肴,果然精致,都是是爱妻的拿手活儿,有点儿感动,说道:“承你的情意,为我过这个生日,倒要好好地享受了!”言毕,举起杯一饮而尽。又道,“今朝有酒今朝醉,休问明朝是与非。我自打来汴之后,一味的苦闷,却将爱妻的歌喉也忘了。今日偶尔填了两阙词,你何不按谱循声唱给我听听呢?”

小周后道:“我已经很久不再歌舞,歌喉生涩,心情也不佳,恐怕唱出来未必好听,反而扫了你的兴致。不如畅饮几杯,歌儿就免了吧。”

李煜哪里肯喝这场闷酒,亲自把那只心爱的玉笛取来,对妻子道:“烧糟琵琶,已经失去,不能再得了。那就让我用笛声为你伴奏相和吧。”

小周后本不愿唱,又怕因此弗了夫君的美意,犹豫再三,还是唱吧。于是,慢理环鬓,舒展衣袖,轻启朱唇,一字一词循着那谱子,歌唱起来。

李煜乘着酒兴,横吹玉笛,声韵相和,虽然再无别的乐器演奏,倒也宛转悠扬,音韵凄楚,格外的动人心肠。

李煜和小周后歌吹得正自兴趣盎然,不觉那笛韵歌声早飞出墙外,被太宗派来监视的人听得明明白白,一溜烟似的飞奔至宫中,报告太宗知晓。

太宗对李煜早有怀疑戒备,听到后大为不快。太宗道:“按说他夫妇过个生日,吹曲歌唱,庆贺一番,乃是人之常情。可是他借此宣泄心中的愤懑,这就不是应有之意了!他那词句怎么写的,快拿来朕看。”

那派去的人,已将李煜的两阕词,仔细抄了前来,闻听太宗催要,便从袖中取出,躬身呈上。

太宗看了之后,顿时眉头拧紧,脸上像下了一层霜,怒道:“如今,他还是念念不忘江南,对我大宋怀有不臣之心。看来,需要当机立断,免除后患了!”

遂命内侍,取了一瓶千机药酒来,太宗亲手加了黄封后,命内侍传谕李煜,这是宋皇赐予他的生日礼物,御酒一樽,以示恩礼。

却说李煜受了御酒,跪下谢过圣恩。内侍便将金杯斟了酒,看着李煜喝下,再次谢恩,方才回去复旨。

李煜喝了御酒之后,开始并未觉得怎样,依然和小周后饮酒谈笑,许久以来这当是最为兴致的一天。

俗话说:苦尽甘来,乐极生悲。到了夜间,李煜觉腹中剧痛,忽然从床上跳了起来,大叫一声:“痛煞我也!”两手与双脚忽拳忽曲,那颗头脑,一会儿仰起,一会儿钩住,好似有人牵住了筋儿一般,痛苦万状。

小周后见了这般情景,不知道他得了什么怪病,花容失色,吓得魂儿都没了。她双手抱住李煜,问他究竟是哪里难受。

李煜已经说不出话来,只把脑袋又仰又勾,如此这般约有几十次,接着便面色青紫,口角流血,栽倒在床上,断了气息,一命归天了。

小周后见李煜暴病身亡,立刻觉得天塌了下来,痛哭了大半夜,哭得死去活来。守到天明,便以李煜暴病身亡上报于朝廷。

那太宗听得李煜死掉的消息,心下大喜,表面上却装作十分哀悼的样子,还在大臣们面前掉了几滴假惺惺的眼泪。看来,太宗赵光义还真有一定的演戏才能,搁现在混到演艺圈,起码也能混成“皇阿玛”那样的大牌明星。

太宗下诏,赠李煜为太师,追封吴王,而且停止朝政活动三天,举国治丧,那份礼仪甭提多隆重了。

再说那小周后,待李煜的丧事办罢,少不得进宫去谢恩。太宗正等着她的到来,便学着他哥哥赵匡胤对待蜀主孟昶的花蕊夫人办法,就此不管愿意与否,把小周后留在宫中,做了他的爱妃。

至此,一代婉约词的词宗,把自己悲惨的句号,画在了孙李唐庄。

笔者闻听,如今开封市正在规划保护国宝级文物古城墙,准备在城墙西北角的孙李唐庄处建设一座宋词苑。李煜九泉有知,应当欣慰。虽然享乐误国,酿成了历史的悲剧。但人们不会忘记他对五代和宋文化所添加的那一抹瑰丽的景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