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里的风景
标签:
钱钟书都安《窗》宋体名家经典散文选 |
分类: 文史 |
钱钟书《窗》里的趣味风景
读钱钟书先生的散文与读他的小说一样妙不可言,寥寥数语里的智慧与信息让你一次次的心有所动。记得是前些年买了一本钱先生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漫不经心地翻过几页,最初的感觉是幽默与智慧的美餐,余味无穷。后来一忙乎,也就淡忘了。国庆节前,连阴了好几天终于放晴,太阳露出它久违的笑脸。赶快打开窗,享受一下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回手却碰掉了窗台上的一本书,捡起来一看是《名家经典散文选》,扑打扑打灰尘,就翻到了那篇《窗》,随之便欣然地窥见了那“窗”内颇为奇异的风景。
原来,不经意间的阅读,竟能这般意外的“误入藕花深处”。
窗和门本来司空见惯,什么样稀奇的建筑会少得了这两样东西呢?可见它的功能不可或缺。功能归功能,发现归发现,寻常的窗门,不同的视线里会有不同的功用,而钱先生那些深入的发现,常常令人忍俊不禁。门是供人进出的,窗是透光透空气的,也供人眺望,可生活的变数总是超出想象。钱先生就看出了那窗的奥秘,一个是开窗是为了让春天进来,诗意而且让人与大自然一瞬间亲密接触。二是小偷和情人方便以窗为门,他们不喜欢走门,而走窗户,所谓捷径是也!我不晓得作者是否有把挖门子走捷径的人视同小偷和偷情者的意向,反正容易让人进入“联想集团”。单说那偷情者吧,不走门,走门是客人,得主人允许,走窗不需要允许,而且可以不用商量地在此区间内将主人取而代之。这便是窗的妙处,捷足先登,反客为主,您说这窗是不是上帝对情人们的偏爱或曰开了方便之门呢?
钱钟书与杨绛在床下读书(网图)
这只是一端,也许钱先生预见不到,而今这窗的功能已经大大扩展,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偷登窗入室当然是为了盗窃,可是他一不留神却偷了一个贪官的钱物,不仅发了一笔黑财,而且揭发出了一个贪污受贿的腐败分子。您说现在这窗尽管加了防盗网什么的,还是那么奇妙,把世间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不动声色地摄录下来。功也,过也,一时间倒让人啼笑皆非。不过你得承认,窗的功能的确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颇像韩乔生那条语录“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让人给丰富成了“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铃儿响叮当当仁不让世界充满爱谁谁之势”。那“窗”该不会也词语接龙吧?
打开窗具有开放的意识,里边的想法传达出去,外边的信息搜索进来,可以说是“小窗口,大世界”。老关着,不打开,空气不流通,不闻窗外事,人会得病,耳目闭塞。有时,窗也要关上,譬如晚上睡觉。关窗不是把世界拒之门外,钱先生告诉我们,关窗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想象的世界,进入梦境。至少我们还有梦,有梦就有希望。所以,关窗入梦也是窗给你的一个快乐的私密。开着窗子做梦大概和睁着眼睛睡觉一样的匪夷所思。而戴着墨镜跟人讲话,已不是礼貌问题,是涉嫌抢劫或者诈骗,因为幽暗的“窗”里可能有鬼。
窗是房屋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大师的见地富有哲理。孟子说看人就看他的眼睛,能看到伊的内心世界。“梅特克林喜剧里的情人接吻时不闭眼,可以看见对方有多少吻要从心里上升到嘴边”。那种透视真的堪称微妙。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晚上出来找人,只要看窗里有没有灯光就成,不必咣咣咣的使劲打门,闹得别的人家以为来了警察。又有一种新状况,现在都安了电子防盗门,偏偏访人时电子失灵了,打门不应,大喊也不应,窗子特高够不到,怎么办?不难,打手机呀,主人从窗子探出头来,暗号就接通了。假如对方关机,窗子一直不开,那就没戏了。只好与那漠无表情的窗口道声:晚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