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铜人的奥秘
标签:
王惟一针灸铜人宋体非物质文化遗产北宋 |
分类: 文史 |
医学瑰宝
(电视录像片解说词)
(这时本博主为仿宋针灸铜人申报非遗名录而写的一段电视解说词,今天拿出来晒晒吧。)
在文化古都开封的大相国寺内,珍藏着一具仿制的北宋针灸铜人,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和游客们的极大关注。北宋天圣腧穴针灸铜人这一科学史上的奇迹,就诞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都城开封。
它是一份骄傲,也是一个传奇。
北宋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除了活字印刷等四大发明之外,还有这具鲜为人知的、世界医学史上的瑰宝——针灸铜人。
(图片转自网络:王惟一与针灸铜人)
北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著名翰林医官王惟一主持编写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还在医官院主持监制了最早的两具刻有经脉腧穴的铜质人体模型,俗称针灸铜人。这种铜人除了供教授和学习辨认穴位外,还可以作考试用。据说,在测验针灸课程的时候,先把铜人外面遍身涂蜡,铜人体内盛满了水银,然后给铜人穿上衣服,让医生试针。如果能准确地刺入孔穴,就可以使水银泄出;如果取穴位置错误,针就不能刺入。可见针灸铜人是一种造逼型真、构造精巧的教学工具。此后我国还陆续制造了很多针灸铜人,其中有明、清太医院制造的,有民间医生制造的,也有药铺制造的。可惜的是不少针灸铜人已在战乱中被劫或损毁。如明代太医院监制的“正统”铜人,就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被俄国军队劫去,至今存放在圣彼得堡(即列宁格勒)博物馆里。
针灸铜人的高度与正常男性成年人相近,胸背前后两面可以开合,体内雕有脏腑器官,铜人表面镂有穴位,穴旁刻题穴名。共有657个穴位,354个穴位名称。同时以黄蜡封涂铜人外表的孔穴,其内注水银。明代针灸铜人是明英宗诏命仿北宋铜人所重新铸造,于正统八年(1443)制成。北宋铜人原件遂被遗弃而下落不明。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具针灸铜人,高178厘米,为晚清制造。现代仿铸针灸铜人是南京医学院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合作,于1978年研制的,现存中国中医文献研究所。是用青铜冶炼浇铸而成的,高172.5厘米,重210千克。1987年河南开封何保仪等人也根据历史文献,铸造针灸铜人一具,以图复原,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是今天开封大相国寺内收藏的那尊针灸铜人模型。
(网络图片:仿宋天圣针灸铜人)
针灸铜人见证了中医科学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于教学和临床实习的人体模型,它是一项重要的科学发明,星光般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保护和传承这项中医科学的杰出成果,对于考察研究世界医学的发展历程、我国医学科学在世界医学史上的位置、中医学的教学与科研等,都具有权威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保护和发展之需,是城市文化建设之需。河南开封要建设成文化强市,有相当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需要挖掘和弘扬。针灸铜人应当作为医学文化的一支奇葩,在保护和传承中打造成一个城市的文化品牌,带动并且做强开封的医学医药文化市场。
针灸铜人和中医文化,已经列入开封市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作为城市文化建设和产业开发的重要选项,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由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通力合作,给以必要的资金投入,以此为契机与北京、南京等医学院所协作,,把开封发展成为中部地区中医中药教育与应用的重要基地。还要在文化旅游市场上开拓出光明的前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