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应是“宋五家”

标签:
赵佶崇宁瘦金体宋四家宋体 |
分类: 文史 |
“宋四家”应为“宋五家”
“宋四家”是指宋代书法的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简称苏黄米蔡。这在历史评价上已成公论,没什么争议。唯有的争议即蔡是蔡襄还是蔡京,多数认定是前者。宋四家书法各臻其妙,是宋代尚意书法的代表。何谓尚意?也就是崇尚书法的意境、意趣,表现书家与众不同的个性风雅。可用“师法前人,创新意蕴”这八个字来概而括之。
应当说宋人是很有创造力的,当他们建立赵宋王国的时候,博大的唐朝是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一座高峰,如何超越唐代文化的高度,他们走了一条精工内敛之路,不同于唐人的博大豪放,他们是内秀、精美、安闲,他们在唐诗之外,发展了词这一民间形式,并且使它的品格得以提升,成为与唐诗齐名的又一种文学形式,在抒写人们感情的方面更进了一步;相对于艳丽的唐三彩,宋人的瓷器,则是恬静素雅,哥定汝钧官五大名窑尤其是官瓷至今看来还是那么完美,透着安详雍容沉静。至今我们印刷品的字体,都是宋人创造的,宋人似乎在悠闲自在中创造了一个多层面的文化巅峰。
宋代的书法不同于晋唐的,是他们特别尚意。我们且看唐人的书法,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笔笔严谨,法度森严,象是正襟危坐的将军,透着大度、沉稳、安详,一如他们那个大气雍容的时代。再看宋人的书法,宋四家的书法,则是天真烂漫,处处充满笔情墨趣,可以想象在晴窗之下,喝了一杯茶、看了两页书,忽有所想,兴之所至,铺纸研墨的挥洒,那份自在、随意。不仅仅是四家,还有欧阳修、王安石、陆游、范成大、朱熹等,读他们的字,仿佛看到他们在袖了一只管毫谈笑风生地向你洒脱走来。宋人的书法艺术,是人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透着儒雅、随和、亲切。
苏黄米蔡四家生活的时代相近,除了蔡襄稍微年长。苏轼、米芾、黄庭坚基本上生活在同一时期,彼此欣赏,这种欣赏使后人羡慕。苏轼说:念吾元章……超迈入神之字,何时见之,以洗瘴毒,今真见之!……恨二十年,相从元章不尽。苏轼评蔡襄的字:独蔡君谟书,天资既高,积累至深,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黄庭坚推重苏轼书法,不止一次说:东坡道人……本朝善书解当推为第一。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但是,这个历史定论现在看来不够全面。除了四家之外,宋徽宗赵佶应算第五家。他独创的瘦金体书法,在继承与创新方面都可圈可点,具有大家风范。历代所以未将赵佶列入大家,主要因为他是皇帝,不好与士林相提并论。今天,回顾宋代书法的全貌,笔者不揣冒昧的提出,不是“宋四家”,而是“宋五家”。也许,这样更接近书法艺术的历史本真。
(赵佶瘦金体楷书)
那么,赵佶的书法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其一、赵佶的书法在创造性上超过了北宋时代的多数书法家,对传统技法的体悟与把握有独到之处。他在继承二王与颜柳的书法艺术特长之时,舍弃了厚重古朴的一面,代之而尝试了一种轻松洒脱飘逸的学士风格,这也是对传统的一种超越,一种心得,当然更是一种智慧的选择。他的这个成就,一举超越了宋代许多知名的书法名家,如苏舜钦、薛绍彭、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文彦博等人,具有了书法大家的素养。
其二、他独创的瘦金体书法,自成一家,其艺术成就与苏、黄、米、蔡各有千秋,尤其与苏东坡的浓郁豪俊的书风形成鲜明对照,堪称宋代书法的一枝奇葩。其笔法刚劲清瘦,结构疏朗俊逸,形如屈铁断金,匠心独具,是最具宋风宋韵的艺术精品。
(张钰临摹瘦金体)
瘦金体,亦称“瘦金书”或“瘦筋体”,也有“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一种。他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而期望,现代美术字体中的“仿宋体”即模仿瘦金体神韵而创。瘦金书的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也更雅致。现代大家气功的书法,就继承与借鉴了瘦金体的艺术,而自成一家。
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很多,较有名的是《楷书千字文》,《秋芳诗》等,《楷书千字文》是赵佶23岁写给大奸臣童贯的,此时的瘦金书体已初显风采。
其三、宋徽宗虽怠于政治,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却是文化大家,艺术造诣颇高。他在位期间曾设立书、画、琴、棋院,并自封院长,他招募天下名士,大量搜集古今字画,整理编辑了《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和《宣和睿览册》,保存和继承了古代文化遗产。他首次将书画艺术从手工作坊中分离出来,为宋时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四、瘦金体书法进入钱币领域,也是赵佶对宋代金石艺术的一大贡献。“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和“宣和通宝”,字体端庄秀丽,结体瘦长,运笔挺峻,横划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挺脱有力,字体搭配和谐自然,浑然天成。徽宗将其书体用作钱文,使钱币斐然生色,底蕴敦厚,格调迥异。近代泉币鉴赏家张可中先生给“瘦金体”钱币以极高的评价,称徽宗御书“范各一体,体各一态,或如美女簪花,自然窈窕;或如天孙织锦,文彩斑斓。若宣和、政和、大观、崇宁、圣宋、重和等,摩不骨秀格清,令人意远,吾人收罗此泉数百种,陈览于绿窗绮几之间,直无异展开一部瘦金字帖也!”
这样看来,赵佶作为宋代书法五大家之一名至实归矣!未知列位方家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