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塘印象

(2008-05-23 17:53:43)
标签:

招宝山

镇海

海塘

和平年代

金戈铁马

分类: 散文

海塘:你是东海的长城吗?

 

偶然的机会,驱车去了一次镇海。说偶然,是计划之外,在办别的事情时顺手牵羊看了看久已心仪的海防城墙——海塘。于是留下了几个画面,因为是一次亲历,所以难忘。如果能慢慢的走走看看,那可是上帝的垂爱了。海塘最初是防海潮的,应该是一段海堤。但是在抵御倭寇侵袭时发挥了特殊的作用,说它是海上长城倒还像那么回事儿。

 

海塘印象

 

海塘最早修建于唐代,是夯土结构的墙体。到了宋代,改为石头构筑。这一改是个巨大的进步,不但坚固了,高大了,气势非凡了,而且技术上也堪称杰作,石块与石块之间都有榫铆的结合部,使墙体浑然一体,坚固如山,不可动摇,一般的海浪不在话下。宋代不愧为全面防御的时代,造城墙造出了世界先进水平,可还是被动挨打,防不胜防。好像一直没搞明白,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海塘印象

 

作为海防线,这道海塘可以说固若金汤,坚不可摧。您瞧瞧这个点兵台,早成了观景台,虽然那面兵字旗还在很英雄地飘扬着,但那只是个标记了。和平年代,战争是个遥远的记忆。照相留念也不一定就是以史为镜了,休闲,找乐,到此一游而已。

 

海塘印象    海塘印象

 

从两旁的台阶上可以登上墙头,我却感觉与在中原古城登城墙差不多少,似曾相识啊。当然,我也不是归来的燕子。绿化很好,绿茵扶苏,使石头的庞然大物立刻生机盎然。游客没几个,却有情侣隐形在绿茵深处做习惯动作,旁若无人。

外城墙爬满了绿绿的爬山虎,把满目的沧桑随意地遮盖起来,看上去古老而年轻。下面是一道护城河,临河就是我们经过的机动车道,应该是外环城路吧。镇海老城就被海塘环抱在里边,安然地数着岁月创造有滋有味的生活。

 

海塘印象   海塘印象

 

另外的收获是站在海塘上眺望招宝山。眼界那个开阔呀,超过没遮拦——穆洪。站得高,看得远,此言不虚,本来不大的招宝山差不多一览无余了。茂林修竹中是两处庙宇错落的屋檐,似有暮鼓声远远地响起,如悠长悠长的呼唤。至高点是那座镇海宝塔。塔是新造得鳌柱塔,并非古老的浮屠所在。但这塔是不能没有的,没有塔据说那东海的老鳌便不安生,时不时的要搞点儿动静,显然不利于安定团结的大局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那塔像玉柱挺立在海天之间,其实更像镇海人的意志,坚定挺拔,向着海洋敞开自己的胸襟。

看着海塘,我忽然想到,今后的建筑包括住房都要有点技术含量,良心含量,可千万别像汶川灾区的学校,禁不住地球一晃摇,基本上都成了要命(孩子们的命)工程,让那些亏心的人永远受到良心的责备。我们的宋代先人再不够勇猛,不够金戈铁马,却会把城墙造得这样的坚固,一千年防震、防水,还能防火呀!搞建设的先生女士人五人六们,到镇海的海塘上来反省三分钟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关注汶川之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