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与时间管理:时间与人生目标(下)

(2009-09-14 15:00:05)
标签:

赵启光

文化

分类: 人生与时间管理

从李后主的词看人生与时间管理

 

时间是什么?诗人说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后主《虞美人》透出了时间的秘密。德国哲学家尼采说:一切文学作品中,我只爱用血写成的。 李后主之词,可以说使用鲜血写成的悲壮人生之诗 。岂止是血,是生命,李后主因为一首《虞美》人被宋太宗赐服毒自杀。李后主丢的岂止是一个人的生命,因为写诗词他丢了南唐三千里山河。这就是李后主为之付出生命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李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此话怎讲?佛祖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耶稣基督为了赎人类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王国维把李后主比佛和基督,此话说过头了吗? 王国维自己也也没解释清楚。 我想说,李后主的宗教般的境界,是因为他的词环绕“时间”这一人类共同关心的主题。这首词体现时间的两个特点,第一是自然时间的循环性和无限性,包括年月的循环(春花秋月何时了),日夜的循环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第二是人生时间的单向性(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不可逆转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两个特性的冲突,造就人生美丽和悲壮。 用流水比喻时间不是李后主的发明。河水和流逝的时间有许多共同点,那就是河水和时间都是单向流动的,河人和生都是一去不复返的。张飞“当阳桥上一生吼,喝退了曹兵水倒流”是京剧艺术的夸张, 水不会倒流,时间也是一去不复返。所以孔子在河边说: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过去的事情就和流过的河水一样,昼夜不停。古今中外这么多人用河水流逝比喻时间的流逝,但 只有李后主的诗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是用泪和血写成的。这还不算,李后主对时间还有进一步的发现,我们再看一首李后主的词《相见欢》:林花落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林花謝了春紅”和“胭脂淚”是從杜甫《曲江对雨》詩“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來。林子中的花沾满雨水,好似胭脂娇嫩欲滴杜甫的诗是说自然的静态美。李后主 把静态改成了动态,从空间美过渡到时间美,指出了时间的三大特性,比《虞美人》多一个:第一是自然时间的重复性,即开头的林花謝了春紅,春天来了,花落了,年年如此。朝来寒雨晚来风,一朝、一晚,早晨晚上,天天重复。第二是人生时间的单向性和不可重复性, 即结尾的人生长恨水长东,和上首词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一个意思。这两个特点,《虞美人》已经说过了。第三点更重要,也是《虞美人》没有的,即者首词指出人生时间的短暂。“太匆匆”夹在表示一年季节变换的“林花落了春红”和表示一天早晚交替的“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在凄楚的缓慢中,突然想起时间的紧锣密鼓,太匆匆, 太匆匆。莎士比亚说:时间是无声的脚步,是不会因为我们有许多事情要处理而稍停片刻的。  李后主听见了这无声的脚步。

从“林花落了春红,太匆匆”到“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后主认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的。将时间管理与人的生命相提并论。时间太匆匆,不抓紧就是人生长恨。孔子见到他的一位弟子时间管理不善,用白天的时间睡觉的时候,给了那位弟子全面的否定,说他“朽木不可雕也”。可见,一个人是否会管理时间在别人眼里是多么的重要。西方的管理学家也都对时间管理提高到生命的高度,时间管理学家彼德·杜拉克就说:时间是人生最高贵而有限的资源。莎士比亚说得好:“抛弃时间的人, 时间也抛弃他”。

这首词妙在诗人还故意问“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表面是问自然时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花儿什么时候再这样红?什么时候再重复呢?这不是废话吗? 明年这个时候春暖花开,花再红唄。这么简单的问题还问,怪不得亡国。其实李后主问的是人生时间会不会再重复。自己在胭脂队里、醉生梦死的帝王生活会不会再来呢? 这又是明知故问,陛下的南唐小朝廷一去不复返了,放弃复辟的梦想吧。李后主何尝不知道个中道理,李后主是诗人,不是政治家,他不能,也不想复辟南唐,她只不过在抒发对时间和人生的独特感触。

宋太宗都看不懂李后主的诗,以为他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想恢复南唐故国,所以将他毒死。其实李后主谈的是比复辟南唐更重要更有普遍性的问题-自然时间和人生时间的对比。自然界的时间,春花秋月、晨风暮雨是无限反复的,而人生象东流的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留下无穷的遗憾。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时间象江水流逝般的壮阔,而李后主的时间的流逝是悲凉的也是美丽的。

一方面,时间是不断重复的,人类的祖先意识到日出日落不断重复,于是有了天的概念 (朝来寒雨晚来风),又注意到季节是重复的 (林花落了春红),有四季变换,热带有雨季旱季的交错,于是有了年的概念。为了便于管理时间,又把年分成月,把天分成小时分钟秒钟。这就是时间,悲壮的时间。悲就悲在每一天,每一分钟都是一去不复返的 (人生长恨水长东)。壮就壮在新的新的一天,新的一分钟,就要到来。正因为年月日小时分秒的重复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我们有了管理时间的可能性,正因为一生流逝一去不复返,我们有了时间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太匆匆)

所以我说李后主的这首“林花落了春红”是打开时间宝库的钥匙。可能有人说李后主的词太消极,不宜用来探索时间管理人生管理。其实不然,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掌握了这支时间钥匙的人 张心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心远可能是最多产的作家。在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共完成作品不下四千万字,中长篇小说达一百二十部,他的小说《啼笑因缘》风靡全国,倾倒无数男女。说到这里,大家就知道张心远的笔名是 张恨水。这笔名不是恨水不成冰,也不是恨冰心,而是取自李后主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就在他的笔名的激励下,张恨水认识到时间流逝的悲壮,认识到时间太匆匆。他每天同时给八家报纸创作连载小说,他的连载小说救活了多种报纸,其效率才思可谓天下无敌。

有人可能问,花开花落,时间匆匆,尽人皆知,没什么了不起,中国古人伤春诗词,无病呻吟,有什么用呢?其实对自然时间的重复和时间流逝的认识正是培养积极人生观的途径。日本人从中学到了一角,看到花落伤感要及时努力。这种伤春感情,是受中国文化影响。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说,日本人看到灿烂的樱花一夜就凋谢的悲怆的美,树立了人生短促及时建立功业的志向。

悲凉的心境,往往给人奋发的态度,所以老子认为 “哀兵必胜”。我最钦佩心中充满寂寞和矛盾,但脚下却勇往直前的人。这种人大概就是所谓英雄吧。要知道,时间老人最终会战胜我们,但时间老人也会以慈祥的微笑,欣赏我们一次一次的转瞬即逝的小小成功。还是 高君宇在给石评梅的信中写得好: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在匆匆过去的时间中,让人生之花开得更灿烂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