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到瑞士灯不鲁姑书瑞士文化 |
分类: 我爱瑞士 |
一些同学对书名好奇,书里的“后记”对此有解释,贴在这里吧。
《到瑞士》后记
不断有人问我:为什么选择瑞士?
其实,曾经是计划“走遍欧洲”的,但2005年第一次去欧洲,在瑞士走了10天,就决定将那个计划先放一放。这一放就是5年。5年里我8次去欧洲旅行,有7次去了瑞士。
这就像一个出门去买明信片的人,遇到一本好看的书,钱都拿来买这本书了,收集明信片的计划就搁在一边。
第一次看到瑞士,我以为那是一本风光画册;再去渐渐发现,那其实是一本很好看的故事书,一片山林、一座农舍、一个小贩、一块蛋糕,背后都有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着传奇、浪漫、现实、奋斗、爱……
再后来,我发现,打开瑞士这本书,就似乎被领着做“入静”的功课。瑞士人对待生活有一种充满智慧的诚恳,一种赤子之心,这带给他们远离浮华、质朴而享乐的人生,也启发旁观者静下心来,体会本性的真实需求,回归安宁与平和。在这个意义上,瑞士对于我,可以说是一本心灵深潜之书。
但我同时看到,很多年来,很多人在捧起瑞士这本书时,只顾端详那向往已久的封面——由雪山、银行、手表、巧克力组成的诱人拼图——而错过更丰盛美好的内容。这样,即使去瑞士,去过瑞士,却令人遗憾地一直没有真正到瑞士。
和大家一起打开瑞士这本书,让去瑞士的人“到瑞士”,是我这几年一直写瑞士、拍摄瑞士的目的。感谢瑞士国家旅游局,他们连续数年支持我的旅行写作,根据我申请的采访项目专为安排行程。瑞士旅游局中国区主任包西蒙(Simon Bosshart) 亲自为我建议题材、设计线路、安排接待,这位瑞旅在中国最高官员工作非常繁忙,却会打来电话,花一个多小时和我商量行程上的细节问题;瑞士旅游局中国华南区和香港代表廖佩琴(Casey Liu),对我的工作事无巨细全力相助,并经常与我分享她的瑞士心得,指点我在瑞士“看门道”,这本书里不少故事的采访动念,最初就来自她指给我看的某个瑞士细节;瑞士旅游局北京办事处媒体经理冯晖女士,在我的写作过程中给予了热心细致的帮助,随时为我补充素材,以她对瑞士旅游资源的熟悉和多年策划经验,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
还要感谢众多网友的关注和互动,感谢新浪博客这个出色的平台,特别是新浪博客图片编辑毛小莉女士的长期支持。感谢责编马力女士,做书如酿酒,她发掘和调动了我所不自知的潜能来酿这瓶酒,并以无比的耐心,等待它的成熟。
这本书,从签订合同到最终付印,整整一年时间。一年,足够一个生命从无到有,从孕育到呱呱坠地。而终于,这本书,这瓶酒,酿到了它能达到的那个度数……
http://www.amazon.cn/gp/product/B003TEFBQ2?ver=gp&qid=1277691785&ref_=sr_1_3&sr=8-3&s=books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866838&ref=search-0-A
阿哎同学——阿哎家订的书,全国各地包括港澳皆可快递送货。
http://shop60263884.taobao.com/
目前地面书店只有首都机场T3航站楼中信书店有这本书。
诸位同学,若在卓越或当当买书,能否在“读者评论”/“商品评论”处写几句?
是在链接的售书页面下方,点击“我要写评论”/“写评论”那个框就可以。多谢啦。
--------------------------------------------
点击以下链接,可观看灯不鲁姑最新出品的新媒体纪录短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