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秘色茶盏所包含的历史信息
我手头有三个越窑青瓷秘色茶盏,造型、尺寸几乎一模一样。釉色也相当相近,都介乎翠青与翠绿之间。根据分析,它们应是唐代越窑产品。这三个越窑茶盏是我在前后八年多时间里收集起来的,十分珍贵。
越窑秘色瓷在唐代非常有名,唐诗人陆龟蒙的《秘色窑器》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徐夤《贡余秘色茶盏》:“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供吾君。功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濆。中山竹叶醅初发,多病哪堪中十分。”都极咏越窑瓷器,特别是越窑秘色瓷的美妙无比,精美绝伦,成为脍炙人口,千古传唱的佳句。他们咏的是秘色瓷,但其他越窑青瓷也同样光彩夺目,气势如虹。秘色瓷因为实物失传千余年,以致许多人怀疑它是否曾经存在。1987年陕西扶风县境内的法门寺地窖打开,出土了十四件越窑秘色瓷。由于这些瓷器,在唐代的入藏帐册里明确指明是秘色瓷。从此,古代越窑秘色瓷重见天日,人们也得以一睹秘色瓷的风采。
但是,陆龟蒙与徐夤诗句里的越窑秘色瓷的色泽,看得出是指翠绿、翠青两色。而且离不开一个“翠”字。法门寺出土的那些窑器的釉色并不是真正的翠绿或翠青色,大部分是灰青色,只有一个净瓶稍带绿色,所以,我以为只能算广义秘色。
本人的三个茶盏,其色泽完全符合陆龟蒙与徐夤诗句里的意境,而且茶盏的造型也极为端庄,器型周正,其仰覆莲瓣纹装饰,为唐代的经典纹饰。所以,它们就是专门为唐代宫廷烧制的贡瓷茶盏。徐夤的诗里说得很明白,这种茶盏,只是宫廷挑剩的才允许一般人等购买使用。由于是帝王御用之物,即使质量次一点的,也自然身价百倍,成为当时士人争相收藏的宝贝了。这三个茶盏,其中之一C釉面有多个破裂的气泡,另一B底窝内垫条剥破,显然它们都是挑剩品,于是流入士人之手,最后随主人带入地下。只有一个A品相很好,保存也特别完好,可能是一件贡品。
这三件秘色茶盏老化程度差别很大。如那个底窝内垫条剥破的茶盏B,其口圈与花纹凸缘上的釉面几乎剥落殆尽,手感十分毛糙。有多个破裂大气泡的茶盏,剥釉也严重,但比B少轻。这种严重的剥釉现象符合唐代越窑青瓷的特征。由于有这两个瓷器作旁证,对茶盏A我们就能够断定它是唐代瓷器了。如果只有一个茶盏A,由于它品相好,几乎不见剥釉现象,我起初还以为它是宋代的东西。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最比较鉴定方法。这就是用老化最严重的瓷器,来证明老化不严重瓷器的真伪。
秘色茶盏A
http://s9/middle/5048dcb6t8de725087518&690
秘色茶盏A底窝
http://s3/middle/5048dcb6t8de728c69d42&690
秘色茶盏B
http://s9/middle/5048dcb6t8de710c09748&690
秘色茶盏B底窝
http://s9/middle/5048dcb6t8de72eed8b88&690
秘色茶盏C
http://s5/middle/5048dcb6t74971ea44194&690
秘色茶盏C底窝
http://s5/middle/5048dcb6t74971f04e174&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