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Facebook"译为“扉簿”

标签:
扉簿翻译使者杂谈文化 |
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很受年轻人的欢迎。尽管它目前还没有中文版网站,但国内很多年轻人已经开始使用并建立了自己的facebook网页,“facebook”一词也开始频繁地出现在视频、平面等各种媒体涉及新闻、文化、娱乐、体育等诸多方面的报道中,如这个周末的一则香港有青少年通过facebook相约集体自杀的新闻引起社会震惊。但据我所知,不论在香港、台湾、还是大陆,"facebook"一词至今还没有正式定式的中文译文,连央视的新闻报道也只好直接读白英文“facebook”一词,感觉怪怪的,有些不伦不类。
维基百科上说目前"facebook"有“脸谱”,“脸书”和“面书”等几种非正式译法。“脸谱”一词在中文里有固定的意思,用它作为“facebook"的译文难免造成误解;“脸书”和“面书”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还有人根据"facebook"一词的谐音翻译成“非是不可”和“非死不可”(难怪有人通过它串连集体自杀!)。这些译法读音上接近原词,也很风趣俏皮,但毕竟太调侃,登不了大雅之堂。那么,“facebook"有没有更好的译法?到底该给它起个什么中文名儿呢?
咱们研究一下"facebook"一词本身的含义。稍懂些英文的人都知道,英文里是没有“facebook”这个词的;也就是说,它不是个正式的英语词汇,故没有正式的意思。细分一下的话,不难看出“facebook"是由"face"(脸,面孔)和"book"(书,书本)两个词组成。据说,该名称源于早期美國大学發給新入學或入職的學生和教職員带有照片的紙質「花名冊」,帮助大家認識學校內其他成員。从这个层面上讲,“脸谱”的译法表达了“facebook”的基本原意。但作为一个国际化的网站名称,“脸谱”一词的读音与“facebook”一词相去甚远,不容易被认同。而且前文也提到“脸谱”一词在中文里有固定的意思,用它作为“facebook"的译文会造成误解。这些也许就是“脸谱”至今不能被接受和广泛应用的直接原因吧。
我把“facebook”译为“扉簿”。翻译讲的是“信、达、雅”,根据这个原则,我的“扉簿”译法基于以下考虑:
-
“扉”有“扉画”(指书籍正文前的插图)和“扉页”(指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箸作者等项的一页)之说,这与“facebook"缘于介绍人员的原意比较接近。
-
“簿”本身就是“书本”、“册子”的意思,与“facebook"中“book”的意思完全一致。
-
两个字合在一起“扉簿”既谐音、好听,又比较好地表达了“facebook”一词的原意,可以说“扉簿”这个译文非常符合”信、达、雅”这个原则。
“扉簿”作为“facebook"的译文起码有三个明显的优势:
第一,“扉(fei1)簿(bu4)”的读音与“facebook"非常相近,又琅琅上口,很容易在口语中使用。
第二,因为“扉簿”与“facebook”读音相近,外国人听到它也会马上领会,容易被接受。
第三,中文里“扉”又有“门扇”的意思,而facebook正是一个国际社交网络门户,“扉”字非常好地表示了它的这个特性。
不知朋友们认为如何?希望新浪博客的编辑能推荐此文,让更多的网友评论一下,提出意见或更好的译法,以便我们早日有个像”雅虎“、“谷歌”一样被大家广泛接受的“facebook"的中文译文。大家给支持一下!
版权所有,特此声明。facebook公司如果喜欢我这个译法,跟我联系哦。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