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图解工笔画的起稿全过程
(2011-11-15 03:50:45)
标签:
宋体中国工笔画论坛白描d40c65杂谈 |
分类: 我的学习桌 |
41、工笔画勾线以前是可不可以先用铅笔直接画出来再用毛笔描出呢?起稿有哪些步骤?
答:我的正规起稿作品步骤如下:1、先用木炭或者6B铅笔在和画稿同大的素描纸上构图、定位、造型等,这个阶段肯定要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2、用毛笔蘸浓墨或者美工钢笔精确的描绘出物体的细节部分,用橡皮擦去木炭或者铅笔的痕迹,得到一张准确的线描稿。3、熟宣画稿蒙在底稿上,用2B铅笔轻轻的过稿。4、用勾线笔根据画面的要求分浓淡墨色完整勾出正式的线描稿。完成后用软橡皮轻轻的擦去过稿的铅笔痕迹,再用软布或者大底纹笔拂去宣纸表面的橡皮屑。如果对自己的勾线能力比较有把握的话,可以省略第三步,直接用毛笔在底稿上过稿也可以。
42、染色是不是有统染,罩染,分染,提染这四种技法。您能给讲一讲吗?特别是前两种我搞不太清楚。
答:统染:强调以大关系为主,染色的时候很可能几片叶子几个花瓣一起染了,不拘泥于局部。罩染:几乎接近平涂,到边缘时用水笔染淡开去。分染:最常见的染法,花瓣的、叶子的明暗渲染都是分染。提染:小面积的分染,主要用于后期画面加重或提亮。对画面起到醒目的作用。
43、我是业余爱好画画,从来没有专业学习过,所以对线条总是找不到感觉,也乱七八糟。希望老师能指导一下,非常感谢。
答:工笔画勾线首先要用对工具。建议用长锋的“九紫一羊”或“中衣纹”来练习线条,最大不能超过“叶筋”,太大的笔不好控制,而且勾细线的时候特费劲。笔也不能太小,如工艺上用的那种小描笔也尽量不要使用,小笔用力易发虚,线条力度不好体现,线条很容易就画飘了。短锋的最好也不要用,短锋的很难勾出复杂的变化,而且画长线条时要中途蘸墨,气脉不连贯了。勾线时不需悬肘,悬腕就可以了。线条的提高一个是临摹,一个就是多练习。先多练习直线,逐步过渡到曲线,线的韵律节奏变化等。
总的来说,光滑、流畅是基本要求。
44、画牡丹的嫩杆和画荷花的杆在上色时是不是都差不多的?怎样才能画出那种比较圆润立体感比较强的枝杆呢?
答:两者的画法是差不多的。染圆柱状物体时,有两种染法,一种是染低法,从两边往中间染,这样染出来的立体感很明显,大多数时候可采用这种染法。二是染高法,从中间向两边染淡开去,这种画法适合在重底色上或者杆子的周围有很多叶子时表现。想表现的比较圆润立体,主要是色彩渲染时要干净,染色完成后再罩一层薄薄的三绿会让色彩显得更晶莹一点。
45、工笔画勾线是骨,晕染是肉。可见勾线的重要。请问哪里里有专门讲解勾线的书?线条上我们初学者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答:我推荐荣宝斋《百花谱》,里面包含了百花的白描部分,主要作者是田世光和俞致贞二前辈,线条非常好。还有就是以前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一本16开的《百花谱》,里面的白描也是国内众多名家所著,线的质量很好,可以参阅。
线描古法是有十八描之说,我觉得最常用的也就是铁线描、游丝描、钉头鼠尾描、兰叶描这几类了,其他描法虽然名目繁多,大部分还是这几种描法变化出来的。
线条主要是为了物象(形状、质感)服务的,不要太注重自己使用的是哪一种描法,该根据画面来灵活运用,否则线条即使很优美,如果和所描绘的对象脱节了,应该也不算成功的线描。这和西画中经常说到的“没有一根独立存在的线”是一个道理。
46、我画了一副白牡丹,可花头怎么看都没有立体感,花辨象平铺在画上。您能详细的讲解一下您是怎样给白牡丹一遍遍上色吗?谢谢!!
答:你的作品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分染不足的缘故,一般来说花瓣的根部颜色深,尖部颜色浅,还有您在染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花瓣互相之间的掩映关系,一般下层的比上层的颜色要深一些,尤其是在被盖住部位的附近颜色一定要深一些才能衬托出上层花瓣。
47、作画的时候需要先上板吗?我试过不上板直接画好象容易皱也容易积水,那如果先上板,该如何操作?
答:我不上板,主要嫌麻烦,其实如果用厚实一点的熟宣没有那么容易积水和起皱的。上板当然最好,勾线时又好勾,染色时也不会积水。就是过程繁琐了一些,过稿也麻烦,因为沾了水的铅笔痕迹擦不掉。1、准备一块比画稿还要大10厘米以上的画板。2、将画稿正面均匀的刷上一遍清水,等待干……3、大约5成干的时候将画稿反面的四边都涂上浆糊,尽量撑平,正面朝上贴在画板上。4、由于纸吸水后膨胀的原因,完全干后肯定很平啦,可以勾线上色了。5、绘制完成,用美工刀+透明塑料尺沿四周将画面切割下来。
48、工笔画可不可以染色完成后再勾线?
答:你的作画方法很多初学的朋友都在采用。(就是不先勾墨线,设色完成后才勾线。)
对这样的作画方法我不是很赞成。因为最后勾线的缺点如下:1、那时候因为已经有了色彩的限制,所以你的线条必须要紧紧贴住原形,这样勾出来的线条肯定不会很灵活。这和过稿时的勾线不一样,过稿虽然有底稿,毕竟没定型,你勾线的时候还是可以根据运笔的情况做局部发挥的。2、这样勾出来的线条色彩很呆板,很多时候都会出现和画面脱节的情况。如果是开始勾线的,作画过程中渲染时会连着线条一起渲染,做肌理时也会连着线条一起做肌理,这样出来的线条和画面融为一体,自然也耐看多了。为什么很多人都这样画呢?主要是很多人都尝过线条被色彩完全盖住的苦头,尤其是重色的物体,线条几乎完全被盖在底下了。解决的办法:1、“色不碍墨,墨不碍色”,难度大,工序繁琐,很多人掌握不了。2、“局部用墨或色复勾”,此点应该易掌握。
49、请教一下国画尺寸是如何规定的,如X尺、X开,它们具体是什么含义呢?宣纸的一尺换算为多少厘米呢?宣纸的整张规格有几种?都是多少呢?
答:宣纸主要有四尺、五尺、六尺整张,再大的有八尺和丈二宣。根据宣纸的裁分数量。通常有三开(就是宣纸横裁三份)、斗方(对半折裁开)、对开(竖幅对裁开)、六开、八开等。宣纸中的一尺一般等于30厘米。按现在的规矩应该是33厘米,但是生产厂家似乎都少斤两……也许是传统尺寸吧。
50、我计划主攻古典工笔,可以告诉我所谓“古典”一般用什么颜色来表现的呢?
答:就工笔花鸟而言,古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造型严谨写实,线条格守传统,注重表现线中的节奏韵律。
2、构图以传统折枝为主,枝干的穿插、花叶的聚散也符合古典的审美眼光(如:女字形穿插、攒三聚五、井字来分割画面的四个画眼等)。
3、设色方面几乎不考虑变调和光影影响,虚实也遵循近重远淡的虚实关系。
4、画面采用散点透视,很少出现西画中的焦点透视现象。
色彩方面,叶子一般都是用花青色来分染明暗,然后根据表现题材的不同罩染草绿、花青墨、汁绿等。花头浅色的一般先平涂白色然后再用曙红、汁绿、檀香色分染,重彩花头一般先用花青分染,然后再根据颜色的不同罩染胭脂、曙红等。另:色彩特别鲜艳之作一般都在背景上平涂浅灰色(米黄、灰绿、灰赭等)来中和画面的色调。
后一篇:[摘] 略谈欧体字的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