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期间,有时进入病友QQ群里看一下,感觉群里的气氛在发生转变。几个月前我刚刚进入病友群时,大家交流的内容主要是相互倾诉病痛,很多人对于疾病可以说除了感性认识之外,基本一无所知,相互交流的就诊信息存在很多偏差,大多来自于网络信息。目前,大家对于疾病的认识水平提高了,更多人更加理性地面对疾病,相互鼓励支持,很多人因此成为了好友。这些变化是逐渐发生的,但是确实发生了。
我想说,病友会是因病而建,开始时重点在“病”,逐步会更多地关注人,重点将在“友”,让朋友聚会在一起。人最害怕的事其实是孤独,谁都一样,无论现在是否患病,无论是否有钱,有地位。既然是这样,那么就让更多的人成为朋友吧。
在我与病友交流的过程中,在病友之间交流的过程中,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希望与大家分享。但凡是悲观而又难以被影响的人其实内心都很软弱,坦率地讲,这样的人才值得同情,因为他们无法说服自己,战胜自己,迫切需要借助外力,但又对外力感觉抵触,或者希望外力持续存在,所以他们会表现得固执己见,以引起他人更多的关注,而这个过程是对疏导者意志和耐心的考验。对于医生和志愿者来讲,是对爱心的检验,而对于病友中的精英来讲,问题就更加复杂了。因为大家都是患者,都要面对同样的困难,内心的纠结在所难免。此时如何面对那些脆弱而又固执的病友?其实也是对自我的考验。如果自己确实很坦然豁达,那么就要站在相对更高的层面与那些病友沟通,而不要被其悲观的情绪左右。
病友是需要自助的,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希望那些仍在纠结自己,潜意识地纠结他人的病友考虑一个问题:你能为这个群体做什么?如果不能给群体带来更积极的东西,也不要总是带来消极的东西,试试被别人影响吧,试试感受一下别人的思想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