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所有的内耗,都是对人性的无知

(2025-07-24 16:07:02)
标签:

转载

分类: 人生感悟
 
所有的内耗,都是对人性的无知

[转载]所有的内耗,都是对人性的无知


洞见  07-07 21:16 投诉
阅读数:3860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曾通过研究,指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普通人每天平均产生约六千个念头,而这其中超过80%都属于精神内耗。

更引人深思的是他指出,这些精神内耗中,有90%以上的痛苦都源于我们固执地用“应该”对抗“本来”,用“理想”否定“现实”。

也就是说,那些消耗你能量的纠结、猜疑和崩溃,归根结底都源于你对人性规律的无知与对抗。

正如作家王心傲所说:活得痛苦的人,往往是对人性认知浅薄的人。

01

 

  • 人性本私:利益越大的地方,人性越自私。

经典名著《红与黑》里说:在人生这片自私的沙漠里,人人都在为自己打算。

人性都有自私的一面,每个人最爱的永远都是自己,利益面前最优先考虑的也永远是自己。

认不清这一点,只会陷入理想化的困境,徒增失望与伤害。

导演张艺谋曾有过一段令人唏嘘的经历。

他与制片人张伟平合作16年,无论工作上还是私下,都对张伟平倾心相待,还多次公开称对方是自己最信任的好兄弟。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个他一直以来掏心掏肺的人,竟然背着他私下转卖电影版权,虚报票房分成,还通过偷偷爆料自己私人生活来牟取利益。

这一系列的行为让张艺谋又失望又痛心,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彻夜难眠。

后来在一次采访中,再提及这段耗尽心力的关系,他疲惫而释然地说:

“我把心都掏出来了,结果发现对方只是在算账,这对我是一段惨痛的教训。

让我意识到不能高估真心换真心的力量,也不能低估人性中的利己本能。”

其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你帮过的人反咬你,你掏心的人伤害你,你以为真心能感动对方,结果被当做理所当然,你以为将心比心有用,结果别人只在乎自己。

于是你不断痛苦,纠结,在自我消耗的怪圈里打转。

却忘了利己是人性本能,自私本是人之常情。

李诞有句话说得好:“等你接受了人性本就自私这个真相,你就能停止自我拉扯的内心戏。因为你知道问题不在你,而是人就这样。”

人各为己,当你真正参透人性的暗礁与航道,理解并接受这一点,很多事也就想通了。


02

  • 人性慕强:欺软怕硬,才是最底层的本能。

作家陈雨曾讲过自己表妹的故事。

她的表妹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外贸公司,初入职场,表妹谨小慎微,处处谦卑。

同事找她帮忙的时候,她永远都是有求必应,时间久了,她却因太好说话常常被塞许多额外工作。

工作上做出成绩被夸奖时,她马上连连摆手谦虚说:“其实都是大家的功劳。”

结果好几次功劳被同事抢走,她还被上司批评缺乏魄力。

表妹心里委屈至极,但每次都忍气吞声。

因为那时她天真地相信善良会被尊重,忍让会被善待。

然而现实却是,她的善良被当成软弱,谦让被当成好欺负,示弱时被趁机踩一脚。

崩溃过无数次之后,表妹才明白:无底线的温和善良,不过是别人眼里的好拿捏,柿子捡着软的捏,不是笑话而是人性。

自此,她变得锋芒毕露,不再畏畏缩缩不断低头,而是适当展现棱角,反而获得了尊重。

人性都是慕强的。

你越是低头,别人越是把你当成弱者,毫不客气地踩上去,你越是强大,别人对你越是敬畏有加。

战国时期,苏秦游说列国失败穷困潦倒归家时,家人连饭都不给他留。

而当他后来佩六国相印再次回乡时,家人匍匐相迎,嫂子甚至蛇形匍匐称“不敢仰视”。

人性慕强,是写在基因里的代码,就像尼采所说:人类崇拜强者,就像植物追逐阳光,都是生命的本能。


03

  • 人性善妒:真正见不得你好的,从来不是外人。

著名心理学家Festinger曾提出一个社会比较理论,他指出:

人类天生会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评估自我价值,当看到别人尤其是同龄人、同事或朋友过得更好时,就会触发内心的自卑或嫉妒,进而通过贬低对方或期待对方失败来缓解焦虑。

见不得别人好,是人性不可避免的本能反应。

电视剧《平凡的荣耀》里,主人公吴恪之是一家投资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因能力突出,常常被身边人针对。

当他凭借努力争取到优质项目时,他的上级为了削弱他的影响力,故意将他的项目截胡;

当他在部门会议上主动分享过去的成功经验,试图帮助团队避免踩坑时,同事却觉得他并非真心分享,而是在借机凸显资历,暗示其他人能力不足;

更令人无语的是,团队遇到棘手项目,吴恪之主动接手难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有同事却认为他是在刻意“逞能”,想要通过解决难题炫耀自己的能力。

甚至还鼓动其他同事一起拆台,在他提出合理建议时集体无视他。

一次又一次被人下绊子,吴恪之为此心累不已,他想不通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处处被针对?

好友一句话道出真相:“因为你能力突出,反衬出其他人的平庸,所以他们把你视为异类。

他们才不关心你努力了什么,只在乎你为什么比他们强。”

一个人越突出,越容易被周围人嫉妒针对,过得越好,越遭身边人眼红排挤。

人性的幽暗面就是如此:对外人的风光与辉煌毫无感觉,但熟人的成功与发达却令自己失落与不甘。

理解并接受这种人性的复杂性,那些琐碎多余的内耗,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


04

  • 人性善变:人情如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风流富商范柳原初遇白流苏时,对她展开猛烈追求,满口甜言蜜语,还对她许下“生死契阔”的誓言。

但当两人真正在一起没多久,范柳原的情感迅速降温,不仅对白流苏若即若离,甚至计划着抛下她独自去英国发展。

婚后,范柳原更是不再对白流苏投入感情和精力,还把自己的浪漫行为转移至其他女性。

这一系列的变化让张爱玲自己也伤感不已,忍不住悲叹:“我以为感情至少都该有瓷器般的质地,后来发现不过是劣质玻璃。”

对人性的失望侵蚀了创作热情后,张爱玲在此后长达半年的时间,都无法进行小说创作,在日记里反复质问“永恒是否只是语言的骗局”。

直到后面一点一点剥离幻想,放下理想化期待,平静地承认“原来人就是这样的”,才最终完成对人性善变的祛魅。

人心如秋空,一日变三回,这并非少数人的特质,而是大多人的常态。

毕竟现实大部分时候都是:你以为承诺就是永恒,结果被轻易背叛;你以为感情不会变质,结果被现实打脸;你以为“下一次”一定是真话,结果被当成傻子敷衍。

涂磊曾说:“旁人的变心不可怕,可怕的是经历背叛后,陷入没完没了的内耗,影响后续的人际信任。”

用完美的标准苛求人性,对关系抱有过高期待,终将陷入失望的深渊。

接受人心反复,人性善变,才能不囿于执念,更清醒地生活。

查理·芒格说:人性本就有很多缺陷,你要是一肚子怨气和厌恶,不过是在惩罚自己。

这世上的人,十之八九带着各自的残缺行走,有的自私,有的刻薄,有的当面捧场转身就使坏,有的早上称兄道弟晚上就翻脸。

你若执意盯着这些缺陷看,便如同俯身泥沼,愈挣愈沉。

真正成熟智慧的人,知人性有瑕而不嗔,见世态炎凉而不怒。

因为他们明白,那些人性的缺陷不会因你的内耗而改变半分,与其夜不能寐地反复纠结,倒不如省下心力,把自己活顺畅了。

 

发布于 安徽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