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云儿上德
小云儿上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1,460
  • 关注人气: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为啥说老要张狂,少要稳

(2023-10-11 22:50:59)
标签:

转载

分类: 人生感悟
[转载]为啥说老要张狂,少要稳

《菜根谭》里说:“少年的人,不患其不奋迅,常患畚迅而成卤莽,故当抑其躁心。”

  也就是说,年轻人血气方刚,不用担心他们不振奋,反倒要随时提防他们过于冲动而造成行事鲁莽。

  当年轻人做事欠缺沉稳的时候,长辈往往会嘱咐说:“老要张狂少要稳”。

  这句话前半句是说上了年纪的人要随心所欲,哪怕狂些;而年轻人则要做事稳重,不可轻浮。 

  “少要稳”是要求年轻人遇事要镇定,尤其在紧急关头。

  年少的司马光,不一定比同龄人有更多的经验,只是他在大家都慌了神的情况下,保持了年轻人少有的冷静与理智,镇定自若地想出砸缸救友的好主意。

  如果他像其他伙伴一样,很可能由于慌不择法,耽误了救人的时机,而害了朋友。

  另一方面,年轻人往往有着很多的理想和欲望,俗称“心太急”。

  因此,遇事冷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

  如果少年人拥有这样的品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生活经验不足的影响。 

  少要稳”是希望年轻人要耐住性子,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是个资质很平庸的人,他连考7次,23岁才中了秀才,与他同时代的左宗棠,20岁时已经高中举人。

  而且,他早年的仕途和财运也并不十分顺畅,直到33岁还在京城租房子住,可以说是“大器晚成”了。

  换做一些急躁的年轻人,可能连秀才都没考上就放弃了,转寻其他看似“快捷”的生存之道去了。

  但是,曾国藩的心态却安之若素,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晚成”而自暴自弃,他一直持之以恒,坚定地向着心中的目标进发。

  无论路上遇到多少荆棘,都勇敢应对,最终成为了一代千古名臣,以及传统文人的至高典范。 

  性情稳重的年轻人,人生之路往往也走得更稳,更从容。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当一个人走过了青春盛年,必然要迎来灿烂的夕阳。

  同样是《菜根谭》中所言:“老成的人,不患其不持重,常患以持重而成退缩,故当振其惰气。”

  大多数老年人,早已被风浪磨平了棱角,显得暮气沉重,缺乏进取的勇气。

  “老要张狂”是警惕老年人,虽然人生已走过了一大半,但前路仍然很长,应当保持探索的好奇心与勇气。

 

  孔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意思是人到了70岁以后,哪怕任性而为,也不必担心会出大格了。

  所以,古人鼓励老人要试着“狂”一些,其实是劝他们要保持身上的那一点天真与可爱,留住生命的活力与真性情。

  正如苏轼《江城子》诗所言:“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想想那场景,银须白发的老先生,身边鹰犬相伴,游戏人间,好不快意!

  青葱少年与耄耋老者,就像河上的桥与桥下的倒影,互相映衬着,显现出生命的本来面目——都曾真实存在过,也都终将化成泡影。

  只要我们在适当的年龄,享受过属于当时的美好,便是生命的大满足了。

[转载]为啥说老要张狂,少要稳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