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天教育反思33:“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以动衬静吗?

(2013-01-03 21:48:45)
标签:

杂谈

2013年1月3日   大风

今日做2012年的高一佛山统考试卷,其中有一道课内诗歌鉴赏题。要求鉴赏的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中有个问题是“请从动静关系的角度赏析‘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两句诗,并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一写法相同的例子。”

从题目的出题意图来看,非常明显(题干已经降低难度),是要求答案是“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的。其给出的参考答案为:

这两句诗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手法1分),狗吠鸡鸣,富有生活气息,并未给人嘈杂之感,反而更加衬出村落远离尘世、宁静安谧。(分析1分)。举例:“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等。(举例1分)
在之后的分析中,还举出了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等诗句。

例句是以动(声)衬静我并不异议,只是,对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以动衬静有些不同的看法。

在《归园田居》这首诗里,陶渊明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炊烟缕缕、鸡鸣狗吠的富有生活气息的田园图画。如果说表现说法的话,这一句,也该是“动(声)静结合”。以动(声)衬静,变成似乎作者想要的田园生活似乎越安静越好。真的是这样吗?一个村落如果没有了声响,该是多么恐怖的事情。相反,一个环境清雅,不时来一两声鸡鸣来一两下狗叫的村庄,才值得人心态安逸的有着“余闲”。这和作者想要告别的充满尔虞我诈乌烟瘴气的官场俗世生活是有绝然的不同的,但是也是“尘世”,在这尘世间存在。所以,其解释中说“狗吠鸡鸣,富有生活气息,并未给人嘈杂之感”,是说得很在理的,正是因为有安静的村庄,也有自然原生态的声响,才有了这个让人眷恋的去处。而说远离“尘世”,则不对了,该改成“俗世”。

个人认为,笼罩在炊烟之中的远处村落,以及深巷中的狗吠声与桑树颠的鸡鸣声,被诗人描绘得远近错落、动静相宜、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安宁静谧又充满生机的田园风光图诗。人正是要借恬静优美、清新喜人、富有天然之美的村居环境抒写自己摆脱“樊笼”、“尘网”之后如释重负的轻松与欢欣。

因而,命题者所言之“以动(声)衬静”,我不能苟同。有待方家指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