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如果人很难在生活里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妨走近自然,倾听自然的话语。就像瓦尔登湖,用无欲的深沉告诉我们,人生的泥潭在哪里?用自然可得的清澈告诉我们,诗意的栖息地又何处寻?
据说,以梦为马的诗人海子去山海关自杀时带着4本书,其中有一本是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心无杂念、心如止水地读。我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尔登湖》是属于心灵的。
1845年28岁的梭罗撇开金钱的羁绊名誉的桎梏,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自己动手搭建了一个小木屋,自耕自食,开始了一段远离世俗尘埃、接近原始人状态的“还璞归真”的生活。也给我们留下了清新自然、纯洁智慧的文字。《瓦尔登湖》便是他对两年又两个月林中独住生活的所闻所见所思。
读《瓦尔登湖》中梭罗的流水帐就像读一首诗。梭罗的手不仅拿笔,也拿斧子,梭罗的眼睛不仅看书,也看绿树、青草、落日和闪动着波光的湖水。他的脑子自然也在思考,是在接近思维之根的地方思考,在那里大概也埋着感觉之根、情感之根。瓦尔登湖不仅是他生活的栖息场所,也是他精神家园、心灵的故乡。瓦尔登湖是他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的一个幽雅僻静的去处。这个地方不仅给他提供了思考的空间,也给他提供了一种朴素淡泊的心境。他在这里观察、倾听、感受、沉思,并且梦想。
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过自己的生活实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繁纷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的焦虑来扰内心的宁静。梭罗在书中这样表述:“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给‘我’什么真理?我想,这真理该是:热爱自然,创造生活。”
世外桃源是心灵美好的向往,现实中却难于寻觅。现代社会,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使新产品、新享受不断增加,人们得到更多的物质财富。但是,速成的宽阔而高速的道路没有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快速的经济发展没有增加人们的幸福指数,随着越来越快节奏的生活,反而加速了自我迷失的快速进程;精神生活的贫乏使人丢失了思想,对于人生的目的迷茫而困惑,金钱的富足没有买到心灵的真需要。活着,享尽物质似乎成了终极目标。现代生活中喧嚣、浮华、功利的一面,逐渐侵蚀心灵的绿洲,不知不觉,我们的心灵变成了一片死寂的沙漠。我开始寻找,努力去寻找着一汪清泉,寻一片瓦尔登湖。
我真向往在瓦尔登湖的简单生活,在简单的木屋中欣赏每一个黎明;在澄澈的瓦尔登湖畔欣赏每一个落日;在大自然中聆听四季的脚步;在森林中与婉转的黄鹂相伴,这将是多么美妙!
从我来讲,并不适合挤身仕途,倒是可以做点学问,搞些研究,或继承父母的衣钵去教书育人。1986年市级机关秘书招考,在同年代人还迷糊的时候,我却像迎风的鸿鹄,冲向了天空,误入仕途。在你争我斗的名利场,曾流传着这样的名言:“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智者相逢狂者胜。”但我的字典里从没有“狂”字。要知道,其实不是谁都能狂的,除非你是台上的主角或有后台或许可以。更多的人却是在夹着尾巴做人,磨掉棱角,安分守己做个没个性的人。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虽然生于佛道文化充分浸淫的地方,但我所实践的是孔孟之道,入世深,且骨子里有些桀骜不驯,口不愿言阿谀之词,不为五斗米折腰。我没有后台,只有脊梁。出人头地既要有平台也要有后台。有了平台才能展示,但没有后台,则前面的路是一片荆蓁,杀出一条血路来成为英雄的有,但少之又少。这便是“人治”社会的现实。
现代生活给人生存制造了几乎随心所欲的舒适,水泥建筑抒情地摩天,水泥路面光洁少尘,而活在当下的人们,却往往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已,有很多的无奈和隐忍,我们被迫生活得这样周到和认真。一场地震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同年同月同日,我被派到饭店做总经理,不讲任何条件,吃苦受累,义无反顾。我和梭罗一样被看着是一个异类。
梭罗从高尚的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乡村,那可不是“艰难”两个字可抵消的。梭罗注重生活的自由,他喜欢在大自然中过简朴生活,这是他对自由、对个人价值执着追求的表现。他并不在意某一种外在的生活方式,他只是想生活得随便、简单、自在。想到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时,就来了,觉得住够了时,就又走了。他要自己绝对自主,也要每一个人都绝对自主。我是我自己。
而我,一个局领导登堂入室做了自己做一千个梦也想不到的饭店老板,五味杂陈,彻夜不眠。责任,压力,思路,还有委屈,烟一支一支。整整8个月,从早晨8点到夜里10点,每一刻,我都像一名冲锋陷阵的战士。那种天天陪酒说好话的日子,这桌子敬酒,那桌子也要敬酒,在别人躲都来不及的哄闹,一个心比天高的人,一个敏感自洁的人,酒杯里是不是和了泪谁能知晓?自己却一往无前,因为这是我的责任。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我就那么痴情地完美着自己的人生,践行着自己的承诺,吃苦流汗痴心不改。心疼是家人的事,是亲朋的事,我只心领。多少年过去了,我坚持着自己认为应该坚持的,坚持着别人坚持不了的,坚持着别人不愿意坚持的,独善其身。虽然很多时候,跟这世界显得格格不入,但我无怨无悔。
世界上有比金钱名誉更宝贵的东西,有着生活更高尚的人生,那便是一颗真诚有爱的心和平和端正的人生态度。梭罗是喜欢孤独的,他常常只是一个人。他认为没有比孤独这个伴儿更好的伴儿了。但他是精神上的富有者,他贡献给我们的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我的生活智慧并不见得多么出色,但在内心终于找到了安静。这天这地,这包围我们的一切是个大江湖,既然无法往来无白丁,盈耳有丝竹,那不妨隐逸在这个江湖里修身养性。我坚持写作,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我喜欢古典音乐,倘若再加上一些悲凉色彩,则会沉湎于流淌的音乐里,忘了归去。我最喜欢的音乐是雅尼的《夜莺》,在那如泣如诉的优美旋律里如痴如醉,
放飞思绪。我不信佛,不喜欢说出世,一个人从对入世有所求到无所求,这是一场艰难的心路历程。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里,要一个人对生活无所求,那是苛刻,但对所求多一些节制,则是理性。我们无法也无需戒绝自己对生活的所求,但同时是否也该有些出世的精神来面对这个不复简单的世界?让心沾染一点瓦尔登湖湖水的静谧清凉,多一分恬淡与洒脱,少一分浮躁。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它不仅是我们身体的栖所,也是我们心灵的故乡,精神的家园;它给我们活力,给我们灵感,给我们安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瓦尔登湖。只有那一片湖水,才会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在那一抹静中,寻求自己的那一方净土。瓦尔登湖,梭罗的湖,我心中的湖。
2013.10.15
发表于《金山》2013年第12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