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校唯一参加的一次高校举重比赛

(2023-09-13 17:30:44)
标签:

娱乐

文化

体育

情感

历史

      我校的体育代表队一向成绩斐然,田径、游泳在北京高校均有一席之地,团体总分名列前茅。男篮是北京市高校冠军,全国第三。而高校的举重比赛我们只参加过一次,这事儿还与我有关。
      我以前的文章提到过,上大学的时候我是校举重队队员,1984年我来校管理系工作时,由于学校只有84级一届学生,专业课大多还没有开始上,老教师又很多,教学任务不重。我当年练举重时的教练林先生就劝我带几个学生练一练,参加高校比赛。我当时也觉得会一种技术从此扔掉了有点可惜,就答应了林先生的建议。1985年初一开学,我让84级的班主任马老师帮我选了两个学生,一个是福建的学生王祥谋,一个是吉林的李旭明。当时找不到场地,就在木樨地校区西墙内,体育器材仓库外面的土地上先练起来。正好林先生和我校体育教研组组长高先生相熟。我们的林先生原是体操运动员,后来因伤退下来才改练举重,而高先生虽然比他还略小两岁,却是他改行后的老师。林先生给高先生写了封信,推荐我组队参加高校比赛。我拿着林先生的信去找这位论辈是我师爷的高先生。高先生看了林先生的信十分畅快地同意了这件事。于是我们加紧了训练,两个人基本力量不错,悟性也很好。但我毕竟没带过训练,成绩还达不到参加比赛的要求。我忽然想起在大学训练时,林先生总说让我们加快提铃和上挺速度,大家却都觉得自己速度已经很快了。林先生干脆领我们去体院和专业队一起训练了一次,看了人家的速度,大家这才知道什么叫“快”,回到学校立刻人均成绩上涨10公斤。于是我带着他们俩去清华和高校冠军一起训练了一次,回来后果然成绩提高了。期间兄弟系的一个学生张百灵也自发地跑来和我们一起练,他力量比祥谋和旭明好,但是关节差点,没练几次就上了道。
      本来这件事顺风顺水,就等着去参加比赛了。没想到中途出了幺蛾子,体育教研组的两位副组长把我叫去训斥了一顿,说我一个专业教师不务正业,随便插手体育教研组的工作,要求立刻停训。我这才明白,两位副组长都是学校的老二代,实际掌控着体育教研组的工作,高先生是学校从人大引进的专家,业务上是权威,行政程序上说了不太好使。没办法,我只好找校领导参了一本。第二天一早,两位副组长把我找去,笑容满面、和颜悦色地对我说,参加高校比赛是好事,我有这个积极性应该支持,参加高校比赛属于正规训练,还得发训练费呢!
      我谢过二位组副,急忙就去领训练费。晚上我去给两位队员送训练费,到祥谋宿舍时已经快到熄灯时间了,同学们基本都在铺位上,祥谋已经在上铺了,我把34张5毛钱17块交给他,告诉他这是训练费,因为事先说的是无偿训练,所以觉得这是个意外的惊喜。没想到祥谋只是轻轻啊了一声,其他同学也没什么反应。我走出宿舍,有点失落,那时我一月工资才50几块钱,也没听说祥谋家是大款,怎么对17块钱无动于衷呢。快走到楼梯口的时候,忽然远远听到他们宿舍一阵欢呼,原来这几个小子跟我装呢。
      比赛的日子很快到了,我带着祥谋和旭明去清华比赛,百灵我带不了。因为我是跨界做这件事,自己的学生参赛我已请示了单位领导批准,兄弟系的事还是别惹麻烦。由于我没找到体重秤,没法给他们降体重,所以只能现称现定参赛级别,从体重上就比较吃亏。最后是祥谋打56公斤级,旭明打75公斤级。小级别福建人还是有优势,祥谋抓挺总成绩都是第5。旭明比赛更有意思,他6次试举全部成功,下来跟我说,老师我还能加,我说抓挺都是3次,没有机会了,这已经比你训练最好成绩各多了5公斤了,我怎么知道你这么能发挥。他说,我一上去脸上就热乎乎的,特别兴奋,觉得杠铃很轻。75公斤级在高校是大级别,不太好比,可惜了旭明未能进入前八名。
      本来想好好练一年,下一届去争块奖牌什么的。可是专业工作业务量很快上来了,再也无暇做这些“不务正业”的事,这才领悟到二位副组长当初是对的,从此我就和举重渐行渐远了。
      祥谋毕业后回了福建,旭明去了深圳。百灵留校,做过很多关键岗位的头头,现在他们的年龄也临近退休了,希望他们还像当年那样有力气,日子过得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