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夜月
揽尽昆池胜,登临壮大观。
楼台秋瑟瑟,烟水夜漫漫。
山转帆千片,波灯月一丸。
凭栏思汉武,豪饮酒杯宽。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dgj_km_gov_cn/743f969ad3289a553817e6db56fbe1a6.jpg滇池夜月" />
滇池夜月
从古代文人们的诗文中也可看出,吟咏滇池的诗句虽不少,但很多都与夜晚有关。在古人看来,夜间到滇池赏月,水波、月色和灯光全都融在水面上,这比白天的滇池更有味道。此外,“彩云追月”、“月映睡美人山”等景观,更是深受文人墨客的钟爱。明初诗僧机先首次提出“滇池夜月”一说,并同时列入所著的《滇阳六景》中,清人张士廉更将其绘为《昆明八景》画之首。因此,每逢中秋,当时的昆明人便竞相前往滇池赏月,这也成了昆明人的传统习俗之一。“滇池夜月”成了名景,老百姓去赏月只是单纯地观景,但文人赏月则带上了鉴赏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了变幻的风景,这也是“滇池夜月”影响力持久不衰的原因。按照文人们的审美经验,滇池赏月最重要的是要选准角度和方位,这样才能体会神韵。清代进士段昕的诗作中透露出,他认为滇池赏月最好的位置是西山脚下的高峣村,不但能看到滇池月色下“烟火乱渔村”的恬静,更能看到湖面上“星星灯火浮”的胜境。清代嘉庆年间的昆明文人李於阳则认为,滇池赏月,最好是在中秋,还要登上西山的最高峰罗汉崖,这叫“游山看月佳,看月逢秋好”。在罗汉崖上看滇池月,有“身疑落鲛宫,涛声四面绕”的感觉。与上罗汉崖登高赏月相反,清代大书法家钱南园主张乘一叶扁舟,顺盘龙江入海。他说荡舟滇池,仰观夜月最美,“挂席盘江尽,西山一抹横。风波无定准,星月独分明”。明代诗人郭文在《赋得滇池夜月》中也认为,看滇池夜景,需要一叶小舟,一壶美酒,“玉壶载酒游空碧,人在清凉水晶城”,只有泛舟湖上,才能感受到月与水的清凉气息和滇池的广阔。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dgj_km_gov_cn/13cf77ab282b5e42ddfbdd94adaba223.jpg滇池夜月" />
滇池夜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