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专业论文 |
教学行动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内容提要:在自我反思的教学模式下发展起来的教学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近年来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理论研究方法。它既是师资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又是在职教师自我完善的捷径。本文通过作者在职高英语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所做的第一轮教学行动研究的描述和分析,反思教学行动研究在实践中的效果,探讨了这种研究方法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教学行动研究
近年来,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的教学模式在师资培训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审视、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做出的种种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转变教学行为,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张建伟,1997)。教学行动研究作为自我反思教学模式的主要实践途径,也是近十年来逐渐成为国外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
教学行动研究,指教师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并从中获取知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探索性活动(吴宗杰,1995)。它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分析、反思等环节。
根据前人的研究经验,我们设计出以下研究方案:
一、问题:⑴发现问题,明确问题的性质;
⑵提出对该问题的假设性分析;
⑶收集信息,观察分析。
二、对策(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三、行动(实施教学研究计划):
四、反思(分析、评价研究结果):
一、问题
⑴发现问题,明确问题的性质
在职高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在说话,有的在做其他作业,有的在打瞌睡,严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计划的实施,教学质量不高。
⑵提出对问题的假设性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初步提出了以下的假设:
①学生对学习英语兴趣不浓,自信心不足。
②教师话语重复太多,拖沓冗长,有口头禅。
③教师讲解不够清晰,发布任务不够明确。
④学生参与面不广,主体地位未能很好地体现。
⑶收集信息、观察分析
为了验证以上的初步假设,并查明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因素,我们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对教师的评价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此次调查的对象是01商务外语和01电子商务两个班,共85位同学。
本次调查的结果(分析从略)表明,我校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障碍。首先,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自信心也不足;其次,教师的言语表达不够精炼,自己说英语的信心也不足;第三,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而老师在上Reading课时也基本上是一讲到底,听起来很乏味。
二、对策
基于以上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因素,我们采取如下措施:
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不足是被调查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是许多学生认为英语学不好、学英语没用的托辞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到提高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性,注意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一方面,在课堂上提出许多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在课外,积极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⑵明确学习任务,改进教学策略
在调查分析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于一堂课要干些什么,要通过学习掌握什么内容,提高哪些技能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因此,我们认为教师有必要详细阐述某一具体课时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要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减少重复,减少习惯性的口头禅,如Yes,OK,Well等词的高频率使用。
⑶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言语表达不清,不能持有自信和令人愉悦的教态,也是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保持自信,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成为一个愉快的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行动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材料收集与分析,我们根据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这一现状制定了为期十周的教学行动研究计划。计划中涉及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教学策略的改进、教师自信心和自身英语水平的提高三方面内容,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内容和进度的同时,将三方面内容融为一体实施于课堂教学中去。同时,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口语对话,唱英文歌曲,讲英语小故事与记英文日记等形式大胆学习英语,并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在第五周结束时在学生中进行访谈,并根据谈话记录、学习日记等信息来源对教学行动研究计划进行必要调整。研究结束时,于第十一周再次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以搜索反馈。
四、反思
⑴学生学习效果
基于研究初期的关于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调查,教学行动计划的实施侧重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参加兴趣小组和课后作业表现三个方面。
①参与课堂教学
由于a.教师对重点阐述清楚,避免了过于冗长的解释与指令,同学们能理解;b.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法,通过提问题,pair work, group work等多个活动,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词汇和新的信息;c.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自信和令人愉悦的教态,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普遍提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得到大幅度扭转(见表1)
行动前后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情况比较
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具体表现(问卷1) |
人数 |
百分比 (%) |
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具体表现(问卷2) |
人数 |
百分比 (%) |
说话 |
7 |
9.3 |
说话 |
2 |
2.5 |
发呆或若有所思 |
5 |
6.7 |
发呆或若有所思 |
3 |
3.75 |
打瞌睡或睡觉 |
6 |
8 |
打瞌睡或睡觉 |
2 |
2.5 |
做其他作业 |
5 |
6.7 |
做其他作业 |
1 |
1.25 |
做小动作 |
2 |
2.6 |
做小动作 |
0 |
0 |
合计 |
25 |
33.3 |
合计 |
8 |
10 |
*问卷1有效问卷共75份;问卷2有效问卷共80份
②参加兴趣小组
通过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由简单的Greeting做起,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引导学生运用附件一“日常交际用语简表”中的内容,围绕附件二“话题”中的内容进行初步的交际,再发展到唱英文歌曲、讲英文小故事乃至记英文日记等,将课内外的教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悦和自身的进步,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些同学还主动出谋划策,替老师安排兴趣小组的具体活动。一位同学在她的学习日记中写道:“参加兴趣小组活动,我可以从最简单的学起,不必害怕丢面子。学起来很轻松,很自由。”
③课后作业表现
通过和学生交谈,我们还发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往往就是那些不肯做作业的学生,即使做了,他们也是被动的或抄袭别人的。而通过上述十一周的行动计划,我们再次发现,这些学生的作业上交率明显提高,因为上课听课认真了,听课效率提高了,有的学生还能模仿老师上课用的例句造句。
⑵教师自身收获
教学行动研究不仅扭转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使学生的学习受到积极影响,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实践中增强了对教学的自我意识,建构起自己对教学的理解。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主动计划、检查、评价、反馈及调控自身的教学行为,我们既找到了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又发现了研究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首先,教学行动研究从实践上验证了反思性教学的理论基础,使教师在实践中学习理论,转变观念,提高能力。教师反思模式是基于经验性学习理论(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和情景性认知(Situated Cognition)理论的(张建伟,1997)。以杜威、勒温、皮亚杰等为代表人物的经验性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从经验——尤其是个体的问题感——开始,这样才能使学习者感到学习的必要性,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更有效地使行为发生持久变化。在教学行动研究中,我们从实际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通过观察、面谈、问卷等多种形式搜集相关信息,以求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其次,通过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总结出了搞好行动研究需注意的几方面内容:
①教学行动研究应有较强的针对性,研究内容不宜宽泛。
②研究手段要尽可能丰富。
③教学研究计划的制度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④行动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的灵活性和创造力,要善于随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创造性发挥,并随时在出现问题的时候积极反思,捕捉新的研究目标。
⑤教师间的积极合作是行动研究的成功保证,团结协作是开拓思路、解决问题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建伟,1997,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56-62页。
[2] 吴宗杰,1995,行动研究:外语师资教育新途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48-53页。
[3] 郑敏,陈凤兰,2000,教学行动研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外语教学与研究》第6期,431-436页。
[4] 施丽华(编著),2002,从PPP到TBL:中学外语教学创新[G],北京: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