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朋朋哥哥博物馆紫禁城门神春联文化 |
分类: 写给孩子 |
http://s9/middle/5043576btb4c3c60d1bd8&690
(再次感谢武英殿小白优雅出镜)
n
朋朋哥哥家乡很多人家的门神,都是从大街上买到的图片,然后用胶水或胶带直接粘在门上,操作起来非常简单方便。但对于紫禁城里的宫院、殿堂大门而言,这样操作却有点困难,小朋友有没有想到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大家还记不记得前面朋朋哥哥曾经讲过紫禁城的门钉,对了,紫禁城的很多门都不是很平整的平面,比如宫门上面会有门钉,再比如有些殿堂的门多为隔扇门,就像图片中小朋友看到的那样,门的上半部有个像窗户一样的部分,装饰成菱形的、灯笼框形等各种花纹,简单贴上去不是很方便了。另外,紫禁城这些宫殿的门可比朋朋哥哥家的大铁门高多了,大多了,所以相应的,有些门神的尺寸也会很大。由于很多原因,所以紫禁城的门神大都是先装裱在框子里面,框边会安装漂亮的铜饰品,然后再整个悬挂在门上,而不是贴在门上哦。
n
其实在明代时,紫禁城里就已经有了在春节贴门神的习俗,后来的清朝也延续了这个习俗,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矩。按照《大清会典事例》中的记载: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到腊月二十六日之间,紫禁城里的工作人员们就要把所有的门神和春联都挂好,皇太后所居住的慈宁宫享有一定的特权,这个特权就是可以提前几天挂好。那这些门神和春联都什么时候摘下来呢?朋朋哥哥家里大门上贴的门神和春联从来不管他们,慢慢的风吹日晒的,就会自己掉下来,在紫禁城这样的事情可不允许发生,所以每年二月初三这一天,所有的门神和春联都要一起摘下来,然后放进库房里,妥善保管好,等待着来年的时候再用。紫禁城里的门神有的是用纸印刷后加上彩绘,有的是画在绢布上面,来年挂之前,看看有没有掉色,如果颜色不显眼了,要经过重新加工以后才可以使用。
n
其实在很早以前,中国古代人就有祭祀门神和户神的礼仪,在《礼记》这本书里书里面就有记载,并且一直延续了下来,比如在清朝时,每年秋天都要在午门西边祭祀门神。而在民间慢慢的发展起来很多不同的门神形象,比如有传说中住在神山大桃树下专门抓鬼的神荼和郁垒两个人,有传说中为了唐太宗李世民睡好觉而守在他门外的大将尉迟敬德和秦琼等等,故宫里面的门神大多有这么几种:一种是将军门神,大多是武官的打扮,手里拿着双剑或者其他武器;一种是福禄门神,大多是文官的打扮,一个穿着红色的衣服、一个穿着绿色的衣服,所以人们常常称呼他们红绿天官,其中一个一手举着笏板,一手在半空中指出五个拨浪鼓;另外一个一手举着笏板,一手在半空指出一个大黄蜂和一个灯笼,为什么是这三样东西呢?小朋友们一起通过这几个物品猜一个成语吧,那就是五谷(鼓)丰(蜂)登(灯)。除了这两种门神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形象的门神,比如神话里能够捉鬼的钟馗。不论如何,这些门神最终的职责就是为了保护好皇宫,为皇宫里的人带来吉祥美好的寓意。
http://s12/middle/5043576btb4c3cf2ca66b&690
(五谷丰登门神)
n
春节时是少不了春联的,而且必须是用大红的纸来写,以热烈的颜色来点缀节日的气氛,上面写上很多美好祝福的话语。在很多地方的传统里面,只有家里当年有人去世了,在春节时候才会有白色、或者黄色的纸来写春联,表达对去世的那个人的思念。但是紫禁城里的春联却很奇怪,是写在白纸上的,这又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满族人的祖先是非常喜欢白色的,所以就选择了这种颜色,但是慢慢的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清朝时生活在北京的很多满族贵族们,也认为白色是不吉利的,所以才在原来习俗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变,那就是在白色的对联上镶上了蓝色或者红色的边儿。
今天我们一起看了很多紫禁城门神和春联的故事,小朋友们有没有兴趣也动笔给自己家里的门上画个门神呢?以保佑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每个小朋友家都平平安安的。
思考题:
1、 紫禁城里有没有女门神?
2、 对联除了春联这种形式外,还能用在什么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