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散文诗网刊
中国散文诗网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809
  • 关注人气:1,6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皇冠诗丛》-《热恋桑妮》-黄神彪/著

(2009-12-30 10:52:28)
标签:

诗坛大观

中国皇冠诗丛

热恋桑妮

黄神彪

文化

分类: ■诗坛大观■

《中国皇冠诗丛》2009年新版

《热恋桑妮》

黄神彪/著

 

《中国皇冠诗丛》-《热恋桑妮》-黄神彪/著

《中国皇冠诗丛》-《热恋桑妮》-黄神彪/著  


 热恋其实就是弱智(代跋)

阿 

 

    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看文学作品了。对于《热恋桑妮》这样一部作品,我读后,说真的,我很振奋。因为我的兄弟又找回诗的感觉了!他的创作热情是值得肯定的。
    记得大概是在十年前吧,黄神彪出了一本散文诗叫《花山壁画》,写得是相当的有气势,雄伟、磅礴、瑰丽,而且是奇诡多变,岭峰纵横。我当时读了以后就吃了一惊,这小子确实有两下子。后来我又奇怪,怎么这个吃玉米棒子长大的家伙却长了一个不是玉米棒子的脑袋?
    等到《热恋桑妮》大样一出来,我就发现我还是小看了黄神彪。当年《花山壁画》出版后,包括我在座的所谓作家评论家们,都是一片叫好声——这种互相吹捧,共同提高的习惯很不好——还几乎没有听到有冷静的分析和思考。后来黄神彪居然把《花山壁画》的作品讨论会开到了北京的人民大会堂里,这在我们广西的作家中算是第一个,你说他牛B不牛B!当时黄神彪又是接受采访,又是做报告开讲座,荣誉鲜花一大堆,还被舆论封了个“诗坛少帅”的称号——这种乱戴高帽的积习同样是文坛的十大恶俗之一。
    我当时就有一种不妙的预感。今天在座的未庄大学的白池范教授当时正在广西讲学,他就跟我讨论这个“阿彪现象”。他说,要在文坛上让一个人销声匿迹,不外乎三种方法,封杀、捧杀和棒杀,他担心的就是黄神彪被捧杀。我恰好与白池范教授有同感。我也曾经多次劝黄神彪要踏踏实实搞创作,要列出计划、提纲,每天要坚持写多少字,等等。他就是不听。他还奇怪地反问我:“文学创作是能够按计划实施的么?”你们看看,恃才傲物的人都这样,都不太虚心——这点很不好。
    好在《热恋桑妮》就要出版了,这就证明文学这个缪斯女神还是很有魅力的,证明黄神彪还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什么?他放下笔啦,哦?
    我到今天才知道,黄神彪在写《花山壁画》的同时,就已经在写《热恋桑妮》了,写《花山壁画》用了不到一个月,那真是文如泉涌,喷薄而出;而写《热恋桑妮》却花了将近十余年,像牙膏似的不挤就不出来——这两本书的起点是一样的,但差距却这么大!
    我就是弄不明白,《花山壁画》和《热恋桑妮》虽然同是散文诗体裁,但风格完全不同,前者是史诗性质,后者则是你爱我我爱你的自然变幻的意象式表述,黄神彪是怎样在一心二用的状态下进行创作的呢?
    ——这个现象值得好好研究研究。
    不管怎么说,黄神彪能够把创作热情延续到今天,并且还能有作品——且不论这个作品达不达到“五个一”的要求——这就很不简单,说明他没有完全落实在灯红酒绿的普遍的浮躁氛围中,这就很值得肯定。尽管他天天喝花酒。
    不论《热恋桑妮》有多少“硬伤”,说老实话,《热恋桑妮》我虽然读了两三遍,但基本上没看懂。
    没看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这种断想式的结构完全没有贯穿时空的一条主线,全都来源于火花闪现式的句子会把你带进一个无所适从的境界,你根本没办法说“是”或者“不是”,你有时会觉得“有理”,有时则会忍不住骂一句“狗屁不通”,甚至在文字的构建上也会不时地出现“岸在遥远”之类的前卫不前卫、说禅不像禅的境地,必须让人好好地想了又想,似乎是故意不愿让人一次就读懂。
    有人告诉我说,“明白如话”那是指的“白话文”,而黄神彪的《热恋桑妮》却是“散文诗”,两者不可同日而语。换句话说,我之所以“读不懂”只是因为我资质愚钝,那是怨不得别人的。
    这话可能也有些道理。不是我倚老卖老,这点自知之明也还是有的。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有谁读得懂?《百年孤寂》有谁会明白?《第二十三条军规》又有谁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我想这个问题就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争论不出来,争论出来了也没多大意思。
    反正我就这样,在读《热恋桑妮》读得一会儿摇头一会儿点头的时候,就会联想起钱钟书钱老太爷回复采访要求的那句绝妙好辞:“如果你觉得这只鸡蛋好吃,吃下去就是了,却完全没有必要一定要去认识生这只鸡蛋的母鸡。”
    所以我也把钱老太爷的“鸡蛋定理”套用在黄神彪身上——如果你认为《热恋桑妮》很妙,那就去吹捧他吧!如果你发现《热恋桑妮》狗屁不通,那就去臭骂他吧!却没有必要把自己的观点硬加给别人。
    黄神彪的内心世界是多少有点怪怪的,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遗传的缘故。当年他出生时他的老爸黄老太爷给他取名“神彪”,就很让人觉得“动机可疑”,“成名成家”的倾向极为严重。“神”者,通灵也。“虎”者,威猛也。“三虎”则为“彪”,虎中之王也。既“神”而“彪”,无往而不胜也。
    所以黄神彪的牛B哄哄也是有历史根源的。
    比如他对“金钱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这句人人称颂的古之贤文就很有些不屑。这倒不是为了标榜自己特立独行,而是他有他自己的逻辑——既然“仁义值千金”,“千金”便是“金钱”,而“金钱如粪土”,所以“仁义”也就等于“粪土”!再延伸下去,倘若问他“朋友是拿来干什么的”,他会回答“朋友是拿来出卖的”,那没办法,人大凡受了委屈,几乎都是被朋友出卖的——如果那人不是你的朋友,他连你的底细都不知道,又怎么会拿你去卖钱换吃喝?
    所以黄神彪老是不遵守游戏规则,老是不按牌理出牌——这在《热恋桑妮》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文学创作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着同样的性质,都讲究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该铺垫就铺垫,该煽情就煽情,总要有谷底高峰,回旋自如。但黄神彪偏偏要与众不同,在《热恋桑妮》中,他总是把船帆扯得高高的,把弓弦拉得足足的,把情煽得满满的,丝毫也不给人一点喘气的机会,只好跟着他去疯疯癫癫,跟着他去爱得死去活来。当你过完了这场热恋瘾之后, 你才会发现自己已经两手空空,脑袋空空,真正的一无所有了。而且,连原来你所拥有的,也会在痴迷中不知不觉丢到什么地方去了。
    黄神彪用“热恋”把所有钟情于此道、把“爱情”当饭吃的人一切情感都偷走了,还留下了全书无处不在的“我爱的桑妮啊”来蒙住大家的眼。等你清醒了,真正回过神来找他算账时,他却不见了——躲在寻找不到的“桑子湖畔”的月色下,正在翻着情感账本算计着收入,偷着乐呢!
    这就是黄神彪的阴谋,不可不察。
    还有,“桑妮”是谁?
    我认识黄神彪二十多年,知道他红颜知己为数不少,穿梭来去,按理,“桑妮”应该是她们中的一位,或者是这个妹妹的眼睛,那位姐姐的鼻子,这样来集大成凑合出来的人物。
    但我通篇读完《热恋桑妮》,却找不到“桑妮”的真实相貌。除了知道他和“桑妮”是在一次故乡隆重的盛典上认识,并在一起爬山下海你侬我侬之外,再也没能揪出任何狐狸尾巴。
    我所得到的印象是——
    生于花山壁画山脚下的左江河畔,古骆越先民的第N代子孙黄神彪先生,不顾自己长得并不帅呆酷毙的相貌——他在书中对“我”的长相一字未提,可见他对自己的模样同样信心不足——执意要追求“桑妮”,并且同“桑妮”谈了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直到今天。
    但“桑妮”是谁,没人知道。恐怕连专门靠挖人隐私换饭吃的狗仔队也说不清楚。问问黄神彪,他狡辩说,他本人也不知道“桑妮”是谁!
    这就奇怪了!你同“桑妮”有了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满纸满篇都是“桑妮”、“桑妮”的,你却说不知道她是谁!谁信啊!
    我可以断定,这种“热恋”对象的貌似实有却又无处寻找,也许最切合那些白领蓝领灰领甚至花领的普罗大众的口味。
    因为书中除了亚当、夏娃、伊甸园、禁果、梦幻、安魂曲、黑洞和海蛇外,还有许许多多象警句,像哲理,像说禅,或者说什么都像又都什么都不像的散文诗句。
    我一直在怀疑黄神彪是不是在这十余年间,每逢喝得酩酊大醉,才会想到要来为《热恋桑妮》增加厚度。不然的话,他哪会有心情在四十大好几的时光,在老了老了的心态中来玩这一套阳光大男孩和幼稚小女生的恋爱把戏!
    因而说热恋乃是弱智,其实还真没说错。
    《热恋桑妮》与其说是黄神彪的一场恋爱,倒不如说是他借着恋爱的幌子,去写他的“以情动人”的文字。
    搞文学创作事实上就是在“搞”,而且必须“以情动人”,这个“情”之一字,也就包括了山水情、酒肉情、脂粉情,等等。黄神彪把所有的“情”全都像和面一般地揉为一体,加上其他诸如技巧、形容词、场景设置等佐料,烘烤出一盘五味俱全的面包或蛋糕,然后拿出来吆喝叫卖。
    他是不必担心他的货色卖不出去的。酸甜苦辣臭,中国人口味之杂,又尤其是中国年轻人口味之杂,可谓世界之冠。
    每个散文诗的食客,都可以各取所需。
    归根结底,黄神彪是自己树了块靶子,自己跟自己的靶子去热恋。这多少是有点自恋狂的嫌疑。
    再也不用去找“桑妮”了。“桑妮”根本就不存在,或者说“桑妮”无处不在。
    黄神彪用文学、用散文诗、用“桑妮”,给大家,也给所有的文学爱好者,都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他在开这个玩笑的同时,甚至不惜嘲笑了他自己。
    如果你认为哪个女人好,那个女人就是“桑妮”。如果你认为哪个风景不错,那个风景就是“桑妮”。如果你觉得自己很牛B,那么你自己也可以是“桑妮”。当你一旦认定了什么是“桑妮”以后,你就会认定这个世界除了“桑妮”以外,其他的什么都不重要。阿Q精神在这里得到最现代化的、最前卫的诠释。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对也好,错也好,大家爱听就听,不听拉倒,全当我放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