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色彩,只见黑白
(2010-09-11 11:40:34)
标签:
何也王建锋荆州古城实习杂谈 |
分类: 情感 |
草本植物
只身在一个陌生的城市行走,你很难看见别人的幸福,却很容易看到并感知自己的影子。
在荆州古城,几度往来,不见色彩,只见黑白。
这个城市的夜,有车声,有霓虹,有凉风,还有虫鸣… … 更有数不清的身影。
无论你从哪一个角度看过去,都会很轻易地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于是发现,小时候的自己真的很胆大,以为世界就是从家门口到街的百货商场。
幸福只是一颗糖果所带来的甜蜜。
站在住处的阳台上,这个城市里很多建筑便尽收眼底,我无心去评价它们是否已经很破旧,跟不上这个时代的步伐。
只是隐隐觉得,在这样的城市,有一种异样的亲切感。
繁花落去,只剩微凉。
依稀地,还可以感受到来的那天,几个人心里都存留的向往和期待。
此时回想,却只是忽然觉得,我已经在这个地方待了好长时间,这个长度盖过了我在宜昌的所有记忆。
大楼里人影晃动,每个人的面孔都似曾相识,每一张脸仿佛都面带微笑。
匆匆忙忙在楼层见来回穿过,每个办公室里都隐隐地透出工作的紧张感,于是走路也不敢过于大声。
见到了一些领导和一些领导,接着是例行的吃饭,随后回到住的地方开始收拾东西。
一个声音升起在耳边:我们要在这个地方生活三个月。但并不知道,这三个月意味着什么。
带我们来的老师回去了,千叮咛万嘱咐我们要好好工作,不能给学校丢脸,自然也不能中途退场说我不干了。
于是想起,当初进大学的时候,心里是否也隐隐地觉得,这个学校不好,我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
现在想来,依旧是不愿说起自己的学校,但却是为了这样一个原因:不想给她丢脸。
城市的夜晚永远都是一个面孔,我们一行人在街上游荡,地形不熟,也不知该往哪里去。
买了一些生活必备的物品,便草草收场,回到住处。
一些天后,口袋里钱忽然不见了,而要买的东西好像还很多。
每次回来,同学们偶尔说起一些话题,但很少说在实习中的事情。也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原因。
开始写起日志,一个名曰“实习日志”的东西,和小学时老师让写的日记并无二致,但多了应付的成分,所以都写得很不认真。
房间里没有椅子,一堆人趴在电视柜上面开写,情景倒也壮观。
于是时常在想,如果这不是实习,如果可以拿工资养活自己,是不是可以就这样一直下?
幻想只是幻想,一觉醒来,我们依旧匆匆忙忙起身去上班,害怕没事做,于是总期望着能跟记者出去采访。
去了一次,两次,三次之后,才发现也不过如此,不去的时候想去,去了同样是没事做。
出镜,拍摄,永远轮不到我们,甚至我们出现在这里都很多余。
办公室里的人仿佛觉得我们会抢他们饭碗似的,开始是不搭理,接着对于我们要跟着出去的要求推三阻四。
一直告诉自己可能别人真的不需要人手,可能他们一个两个就可以完成多了人去反而徒增麻烦。
于是一直等,一直期待着。
好不容易看到一个老师要出去,于是急忙上前说明意愿,得到如此爽快的回复:你先在这里等一下,我去拿个东西,再叫你。
开始等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直到他们扛着摄像机笑谈着回来。
......
每件事的开头都不会像你想象的那样美好,这个道理地球人都知道。
心里凄然,面上平静。
荆州是个有意思的城市,想发展而没发展,想出众而不出众,仿佛很多事情都还停留在“想”的阶段。
有同学建议我去看看荆州的博物馆,说那里有编钟,很好玩的。
有同学建议我去他们京山玩,离荆州很近的。
说实话,我只能在此谢过你们的好意了。
因为就目前的实际来看,我连去市中心买东西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的口号叫“到农村去”。出去采访了几次,都是在农村。
其实说是到农村去,于我来说,和回乡也并无区别。
不一样的倒是南方的作物,和别样的风景。没有近距离地见过的水稻和睡莲。
想起以前有人问我,小麦怎么吃。我问他见过面粉吧,吃过面条吧?
他说你别打叉我是在问小麦......
都是一些小事情,难道是出于“小事情大道理”或者“小更能体现关怀”的原因,所在的节目在这里还比较收欢迎。
甚至还有学妹叫我帮忙要主持人的签名。
实习日志写了几天,开始堆积了。过一段时间再一起写上。
已经没有了怀疑其意义的心思,只当是一份要交的作业了。
有同学说,让我写一些实习的感想出来给他们看,寻寻觅觅,我寻寻觅觅,这么久了仍旧觉得没什么可以写。
好在今天偷闲,能坐在这里了。
发些感慨,聊表心意
不周之处,还望见谅。
终于在谷歌地球上看了一下荆州的全貌。
回想一下当初的印象。
感叹那几度往来,不见色彩,只见黑白。
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