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场比赛,我之前的预测是韩国队基本能赢。这个判断并非没有根据。希腊人早就不是当年的欧洲冠军,而事实上那个冠军的含金量也并不高,要不怎么当年叫神话呢,所谓神话,就是基本不靠谱的事儿。不过,当时的希腊有虽然在死守,但基本还是跑着踢球,而现在的希腊人则是在走着踢球了。这场比赛两者间的差距其实都是围绕着这个环节。
都说希腊人过得滋润,天天睡大觉也能一辈子享受着高福利。虽然金融危机了,也有欧盟老大给顶着,政府稍微降点福利,人家就游行。毛病都给惯也来了。其实这种惰性也体现到了足球当中。过去希腊就打防反,全龟缩在后面,抓定位球机会结果拿了欧洲冠军。靠防守起家或者夺标的不是没有,但极小有象希腊那样靠消极防守得利的。比如国米,穆里尼奥压根现在就不承认他打得是防守足球,因为“还有两个米利托、麦孔等人在不断进攻”。那是主动性防守,是动态防守,是充满张力和弹性的防守,代表现代足球发展比较高的境界。但希腊人的天性让他们只能走着踢球,只不过如果在足球场上碰到危机,拯救他们的只有他们自己。
如果不看比分,韩国人其实是在跑方面战胜了希腊。没看到赛后双方球员跑动距离的统计,但我觉得韩国球员的平均跑动距离绝对要胜过对手,正是每个位置的球员能够充分有效的跑动,才得以让韩国队的整个队形保持着动态平衡,没有出现明显的漏洞和失误,希腊人不是没有机会,但他们没有跑出提前量,没有在反应速度和跑动速度上抢先,因而每次机会都在对方及时到位和准确的跑位下“差了那么一点点。”
除了常规的球员在前场的穿插接应,防守时反抢回收协防,后卫球员互相间的快速补防以及边后卫球员的快速助攻之外,韩国人在跑动方面的另一妙笔是前场几位进攻球员的不断换位,也正是这种迷惑性极强的换位打乱了对方防守布暑更创造了更多的空间的时间。这些恐怕是对手和一些以技术分析见长的专家们想不到的。
阵型不固定,初时四四二,后又四三三,然后四二三一,阵型不断变化,球员的职责不断变化,但却保持了一种动态的平衡,队员们没有不适应,而是始终在一种统一的节奏下正常地运转。
韩国队本场比赛真正意义的前锋只有一个,就是朴周永,他是唯一在防守时不用回撤协防的球员。朴智星的位置从边前打到了朴周永的身后,类似一个半前锋。而左脚的廉基勋则打了多半场左边前卫,而不是前锋。另外,李青龙的职责更为自由,跑动面积覆盖了中前场所有区域,从习惯的右前卫到后腰,到左前卫与廉基勋的换位,这些都能体现出前场攻击点的不断变化。
我之前评论过希腊与巴拉圭的一场热身赛。希腊队在预赛后一阶段基本都打三四三了,萨马拉斯一直打左边锋。这支队在那场比赛中表现地惰性便已经显露无遗。所有球员的跑动少,中后场防守不稳,前场的进攻又由于没有更多的接应点,多半是几个进攻球员单打独斗。另外,两个边后卫许多时候上不来,或者压上速度慢。萨马拉斯的左路的攻击力也明显不足,所以那场比赛巴拉圭轻而易举地击败了希腊。
许丁茂之所以在世界杯选用车杜里打右边后卫,也是看中他的良好的身体条件和作为前锋出身的向前助攻的能力,因为此前在预赛中,他极少使用车杜里,而更多的使用吴范锡。在本场比赛中,车杜里和李永杓不断地压上助攻极大的影响了希腊队在边路的活动能力,而越把对方边路球员压回去,他们的反击质量就越差,因为本身这两名边路球员的跑动能力就不行,让他们在由守转攻快速套上基本不可能。
希腊队输球不应该是输球年龄上,因为他的首发阵容的平均年龄并不是所有球队中最大的,他们更多地原因还是输在惰性上,虽然在身体上不吃亏,但由于主动跑动少,不能在高节奏中完成高质量配合和个人技术,也无法在小区域内形成一定的人数优势和技术优势,他们才让始终在快节奏中完成配合和个人技术的韩国人占到了便宜。
我觉得这一点,对于中国足球来说也有借鉴意义。比如国足始建时一味地死守,影响了发挥,现在跑起来了,尤其在中前场,也就获得了更多机会。
PS:适逢阿根廷与尼日利亚的比赛刚刚结结束,再说说阿根这场比赛的排阵.老马本场基本以四二一三排阵.古铁雷斯从位置上讲是边后卫,而非三四三的边前卫.梅西的位置是四二一三的一,位于伊瓜因,特维斯和迪马亚之后.迪马利亚没有发挥也基本由于他的位置是前锋,而非过去的边前卫,位置比较靠前,与对方后卫比较接近.后半程,老马要求迪马利亚不断内切前插,左边路进攻让位于海因策,也进一步解放梅西.
本场比赛阿根廷发挥最好的是古铁雷斯,把尼日利亚主要的攻击手奥巴西边路切断.下半时后半程在布尔迪索上场之后,他的位置转为左前卫,也就是过去迪马利亚的位置,主要是看防对方刚刚上场的乌切,而且补防海因策,发挥也相当不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