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主场被此前已经五连平的青岛队逼平,貌似是个冷门,但其实从比赛的过程来看也不能算是意外。
一是国安队此时心气太高,现在的比赛想要每场比赛稳住心神去打几乎不可能,不进球都不行,而且必须多进球,不管对手的强弱。二是总想压出去打,很可能被反击速度快质量高的球队打个措手不及。此前的深圳就是一个例子。周一对付青岛也犯了同样的毛病。
当然,国安队没能拿下青岛,除了以上提及的问题外,胜负手其实还在于下半时的一次换人。本来以奥托换下罗斯,调整了锋线和后卫线球员的位置看似是要解决边路进攻的问题,但实际上在没有特别大地解决边路进攻的情况下也在一定程度上剥弱了边路的防守,而正是基于此,才导致了青岛队的那次反击进攻边中配合的进球。
国安队虽然在两个赛季里进攻打得风声水起,气势如宏,但一但边路进球被卡死,或者在面对密集防守需要强攻时便显得章法大乱。而在整个边路进攻中,闫相闯更是定海神针似的人物。如果他发挥好,或者对手对他的盯防有限,国安队的进攻便会被激活,而如果小闯发挥不好,或者对手将他盯死的话,(许多时候,球队会把闫相闯被盯死的原因归结为罗斯或者其他中场球员的支援不够,也可见罗斯多次因为助攻不利而被换下),国安队的进攻便马上少了些许锐利。所以,在许多轮换小闯休战的比赛中,国安往往进攻颇为沉闷,而不得下在下半时将其换上,而整个进攻体系由守转攻的重要一球就是他,而并非乔尔和奥托。因此,在国安与青岛闷战半场之后,国安队的换人又不得不将调整的重心放在边路。只不过,左边路由于小格和徐亮不断利用身体冲击本来打右边后卫的郭亮而多次获得任意球和下底的机会。
在说说那次换人,在国安队左边路获得那次破门的任意球机会时,在此时以奥托换下罗斯到底合不合适,现在看来有冒险的成份。那时国安队迫切想打开局面,以奥托的身体冲击对方临时中后卫组合不能说不可以,但换下罗斯则显得有些牵强。明摆着国安队要主攻,而没有想到过要防守。
而此时青岛队在落后之后破斧沉舟的换人则显得比较稳健,他们并没有只换个前锋拼死的搏,而是以过去打中后卫的许景杰换个临时客串的刘健,把刘健的位置推到他最擅长的组织型中场的位置。这是一举两得的换人。一是增强中场的控球和传球的威胁,二是以许景杰的高度对抗奥托。(许景杰是青岛队能用的后卫里身高最高的。),事实证明这两点青岛完成的都不错。许成功冻结了奥托,而刘健的几次精妙的传球不断让锋线球员获得了射门机会。但这个调整对于国安队来说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至致命的来自秃头尤科奇位置的变化。尤科奇在青岛队打前腰或后腰,打前腰时他与罗迪克的直接传球关系每每会产生进球或者有威胁的攻门,此前的比赛都是如此。他打后腰时防守也比较稳健,而且满场飞奔,但在这两方面,尤科奇在此前比赛中更倾向于对进攻的支持。
在刘健被推到后腰位置之后,尤科奇的位置自然也要前提,而且在朱健荣上场之后,青岛队前场两个攻击点,左脚出色的尤科奇则是两名锋线球员身后一个隐蔽的攻击点,而且多次在左边路扯动拿球突破(此前打这个位置的是以防守见长的宋博),应该这个调整是针对进攻的。而在此前,国安队刚刚在进球的那一刻将卫线进行了调整,张辛昕顶替了罗斯的位置,这就出现了青岛进球的那一幕。身体条件更出色的尤科奇在自己熟悉的左边路以速度和身体从外线超越更习惯左路的张辛昕后强行传中,门前后点头球得分的正是此前提到的两个人传接更默契的罗迪克,这难道只是一种巧合?罗斯OR张辛昕,在对抗尤科奇时孰强孰弱,其实不言自明。
国安队无论在此前的联赛,还是在亚冠比赛中,都有过临场换人见奇效的战例,但也有过换人不得力而影响最后结果的情况发生,因此本场比赛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能算偶然。在轮换的大前提下,出现这样的意外也存在一定的可能。但比赛都是由一个个小的细节组成的,有时候往往是一招棋走错,或者一个细节没有处理好,便可能酿成大错。好在现在的国安并没有完全偏离轨道,如果今后在一些小细节上继续潜心打磨,不是没有更上一层楼的可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