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超的几点看法!
(2009-11-08 17:46:41)
标签:
杂谈 |
中超联赛一场熙闹之后终于归于平静。庞大争冠军团的纠结以及保级战役的惨烈让本赛季的中超联赛多了更多的悬念,也凭添了不少话题。在经历了门庭冷落之后,似乎已被遗忘的中国足球终于又回归人们的视野。然而回顾2009,中国足球除了靠中超联赛维持了一点热度之外,走出国门之后仍旧是一脸迷茫,不知所如。四支中超球队全部止步于亚冠小组赛,这一现实提醒我们中超联赛仍旧缺少足够的国际竞争力。
四支参加亚冠的球队山东鲁能、上海申花、北京国安与天津泰达应该是中超联赛实力最强的四支球队,而且除了天津泰达之外都曾经参加过亚冠联赛。但他们在本赛季的亚冠比赛却全部在小组赛被淘汰出局。虽然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却与我们的联赛缺少足够的国际竞争力不无关系。虽然有报道称,中超联赛已经排名亚洲第一,但其实从国际竞争力角度上分析,我们仍旧无法在东亚称雄。本赛季亚冠联赛的表现便可见一斑。
上赛季联赛冠军山东鲁能关键战役输给弱旅从而失去晋级机会,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因为在此前的小组赛中,鲁能队除了主场比赛之外客场比赛并没有表现出一支亚洲强队的风范。大肆招兵买马的申花队此前大喊抢夺亚洲冠军,但在小组赛没打完便已现底气不足的原型。北京国安队倒是连打几场硬仗最终也倒在生死线上。天津泰达出征处子秀,其表现也同样令人唏嘘。
亚冠扩军本来给中超球队进供了更多小组出线的可能,但在日韩以及澳大利亚的球队比起来,我们的球队缺少足够的竞争力完成多线作战,而事实上,日韩球队一个赛季要打得比赛比起中超球队要多得多,他们不仅要参加联赛,亚冠联赛,还有国内的诸多杯赛,甚至还有一些洲际赛事。但他们却能够以稳定的发挥、强大的阵容、充足的准备去应付,而我们的球队只两线作战便已经疲于奔命,溃不成军了。
本赛季中超联赛的争冠格局之所以异常混乱,夺冠军团之所以如此庞大,与四强双线作战不能自顾不无关系。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我们的球队显然不具备在亚洲称雄,或者仅仅进入淘汰赛的足够强大的实力,或者说还没有应付多线作战的能力。而日韩的球队在这些方面显然还是要强于我们,更不用说象西亚的伊蒂哈德这样过去亚洲的班霸了。
打入本赛季亚冠决赛的伊蒂哈德在征战亚冠的同时,获得了上赛季联赛冠军,而且在新赛季赛季联赛的排名也稳居第一位。
本赛季,日韩各有一支球队打入亚冠四强,这两支球队虽然没有在联赛夺冠的可能,但也始终处于第一集团,这就是实力的体现。而中超四强只有在小组赛脱身之后才开始在联赛中发力,但上海申花和天津泰达仍旧掉出四强,而北京国安击败河南建业多多少少也靠了几分运气。
什么导致中超国际竞争力不足?是直接的当然是足球的整体水平不高,国家队层面上处于下风,俱乐部自然也不可能幸免。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超球队越来越不适应多场次,高强度,战线长的赛季。现在大多数中超球队只有联赛任务,也就是说只打三十场联赛就完了,过去还有联赛杯,还有足协杯,有的还要打亚冠,还有A3联赛,这其实是对球队的一种锻炼。但那已经是过去式了。而日韩的球队都十分适应这种多线作战,因为他们的阵容以及训练手段基本最直接的依据就是要足够应付这种比赛方式。
从打法上看,日、韩、澳大利亚以及西亚的许多球队,还有乌兹别克的本尤德科等球队都祟尚主动进攻的打法,而中超球队的打法基本都是偏于消极的防守反击。在本赛季的四强中,只有国安队的打法不乏血性,也更国际化。其他几支球队都不敢主动出击,这有对实力不自信的因素,但也有教练员思维保守缺少创新、经验不足的问题。
中超回暖是好事,但球迷的回归并不意味着联赛水平提高了,亚冠联赛这面镜子反射出的恰恰是我们的联赛国际竞争力的不足,这也意味着足球振兴之路仍旧任重道远。
前一篇:让中国足球自生自灭!
后一篇:对中超的几点看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