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西很阿根廷,阿根廷很巴西!

(2009-09-06 22:55:55)
标签:

杂谈

 巴西与阿根廷的比赛结果有些意外,尽管人们认为阿根廷不一定就能在主场拿下巴西,但也没想到阿根廷在自己的主场能够这样输球,更没想到,邓加对于巴西队的改造如今已经运转得这么流畅。巴西队其实是对自己传统控球战术和地面透透打法的颠覆。这种打法虽然难以讨好球迷,但却更实用,更有效,更直接,也更接近世界潮流。让人越来越失望的则是阿根廷。马家军输给玻利维亚还可以看作是意外,但输巴西这场则是证明马拉多纳对阿根廷改造的彻底失败。相对于巴西队的打法,阿根廷队其实是落于下风的,尽管从控球率或者其他统计数字上看,阿根廷上优于巴西的。以我看,对于这场比赛决定因素的直接原因,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巴西很阿根廷,而阿根廷很巴西!
   之所以说巴西很阿根廷,当然指得是过去的阿根廷队的风格。过去的阿根廷,祟尚得是身体对抗,是进攻的速度和冲击力,是坚强的战术精神,同样也包括顽强的防守。这也正是他们区别于祟尚细腻技术,个人能力突出,但团队作战能力不足,进攻速度和传接球频率偏慢的传统巴西风格的主要特征。但这一切在目前的巴阿两队身上却发生了移形换位。你看看巴西队的人员组成和特点,邓加不仅保留了罗比尼奥这样技术细腻的球员,而更多的球员则是象格洛、卢西奥、路易松、卡卡、法比亚诺、吉尔伯托这样技术更实用,身体条件更出色的球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出来的对抗能力一点不比其他欧洲队和阿根廷队差,反而还要高出一筹。其实这也正是邓加对于巴西队改造的成功之处。这点种更欧化的打法使巴西队完全摒弃了过去对于个人能力的祟拜,也第一次把对抗能力、速度、力度等身体要素放在首位。比如你看巴西队这场比赛的首发,有多少球员的身高接近一米九或者超过一米九。不要说两个中后卫,两个后腰的身体条件也不逊色,加上攻击力上的卡卡、阿德里亚诺,哪个身体素质差。这样的身体素质,也决定了巴西队的打法相对于过更讲求效率,速度,有冲击力。卡卡的技术特点虽不花哨,也不细腻,但良好的身体素质加上实用的技术使他能够在场施展他长途奔袭的特点,即便在防守人数密集的禁区,卡卡也不惧怕对手身强体状的后卫球员。
   巴西队的前两个进球都是任意球战术打入,第一个比较直接,就是中后卫利用身体优势将球砸进去的。第二个球也同样是卡卡在禁区内的优势造成连续进攻,最后一个球也同样是身体素质不错的法比亚诺和卡卡两人之间的传接配合。反过去,这些其实都是过去阿根廷队的特点和优势,也是他们在对付进攻缓慢,个人盘带过多,身体对抗不足的巴西队的武器。但看看现在的阿根廷队呢。
    现在的“马家军”的中前场清一色的小个球员,虽然有梅西这样技术不错的,也有特维斯这样跑不死的,后腰还有马斯切拉诺这样钢铁战士,但其实他们的打法显得拖沓,以梅西为首的个人盘带过多,通过中场的速度明显比起巴西队要差,而且锋线队员个人得分能力明显不足。过去老马用过三小前锋组合,之所以效果不好就是这个原因。一是锋线跟中后场脱节,二就是在缺少能够利用身体实施强攻的前锋。就象当年巴蒂和克雷斯波时代。本场比赛的两前锋加上两个边前卫同样身体上没优势,马斯切拉诺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后卫线生手居多,哪个象卢西奥、路易松这样身体出众又不乏大赛经验的?比如在巴萨,梅西再好使,也代替不了亨利和埃托奥,但老马老想把梅西当埃托奥使,那可能吗?
    想想老马首战也曾经选用过身高不足一米七的帕帕打左边后卫,想必他的选人标准多半是以已为镜。唯一的例外是本场比赛没打的古铁雷斯,这样的身板才是现在的阿根廷队必须的。但这也仅是一个例外而已。
   所以说,现在阿根廷很巴西了,当然是过去的巴西。现在的巴西早就抛弃了过去那种华而不实的打法,而更趋向于团队配合,快速进攻,防守反击和甚至强攻,虽简单粗暴,但绝对屡试不爽。而阿根廷则变得祟尚个人发挥,以缓慢的地面传切渗透进攻,而这也正是由于他们缺乏身体方面的优势,尤其是在锋线没有强力中锋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一种变化。他们这算是拾了巴西人的牙秽,还是那些最不值钱的东西。
    由此及彼,想到现在的国家队。以国家队的中前场的攻击组合,有明显阿根廷化的趋势。身体出众,对抗能力强,与技术结合好的球员不多,有得都是郑龙、邓卓翔、姜宁这些小个子球员。小个子球员能够在球场上立足,一是要靠技术,二要靠速度,这些素质,这些球员都不缺少,但在目前足球打法更趋快速,对抗更激烈,传争配合更简捷的现状下,这些小个子球员都将面临与梅西、特维兹同样的难题。一支球队中的梅西只能有一个,或二个,而绝不能有五个梅西。同样,有郑龙、邓卓翔,再来点阎相闯、吴坪枫、姜宁,这比赛同样没法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