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洪波的坚持和颠覆!

(2009-08-21 13:01:08)
标签:

杂谈

战平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国足的低能表现再引争议。主帅高洪波也碰到了执教生涯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对于这样的成绩,球迷不满意,媒体不满意,甚至教练组和运动员都不满意,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冷静和理智是必须的,谁都应该知道,这只不过是友谊赛而已。对于这样的比赛,发现问题和积累经验是头等大事,而不是单纯的向成绩向齐。
    打不过新加坡和印尼正常吗?再正常不过了。为什么这么说?首先,中国队也只不过是国家集训队,远不是民间认可的正统国字号,这从高洪波上任之后的首战便已经被定了性的,谁都知道稍微上点岁数的名将们都榜上无名。其二,这批球员都还没有客场作战的经验,有些球员更是首次有了出国的经历,比如荣昊们,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主客场作战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上海申花和山东鲁能为什么老在客场打新加坡和印尼的球员时翻船,除了战术打法和教练员临场指挥的原因,还有一点是我们的俱乐部队太缺少外战的经验,也没有积累更多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变得不知所措。我们对于对手的了解,其实远不如对手对我们的了解。有所谓的专家在谈到新加坡足球和印尼足球时,时针还停留在二三十年前,什么走地面,短传渗透,身材矮小,防守反击等等。拜托,过去的亚洲二流的日本队进了世界杯十六强了,您还是三十年前的眼光呢?中国足球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永远也认不清或者说自以为认识外面的世界,尤其是所谓的专业人士。所以,新加坡队便永远是二十年前的新加坡,印尼也是三十年前的印尼。因此,我们还是打不过新加坡,中超冠军更是栽在了斯里维加亚脚下,而且输得极不光彩。
   凡看过中新之战的,真懂球的都能看出来,新加坡队虽然水平不高,但其实与国足还是不相上下的。这支队伍雇佣军不少,这也注定了他们不会是永远的短传渗透和地面进攻,而事实上,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支球队在比赛中始终如一地打地面进攻,谁都知道地上全是腿,没有梅西和小罗的能力,你走得了地面吗?这支新加坡队,球员因引入不少欧洲和非洲球员,身体条件和对抗能力明显提高了不少,而且这些球员在基本技术的运用,经验以及对比赛节奏的把控能力和配合能力上明显高于中国队,许多人一看就是球油子,踢法绝对职业。没有足够出色的整体和个人技术,没有对对手的足够了解,没有有针对性的打法,要赢他还真不容易。我们现在还在为比赛中错失的几个机会而惋惜,其实机会能不能把握,看似运气成分居多,其实还是火候不够,是能力的问题。
   再有,国家队的应变能力不足,技术流和地面球成了紧箍咒,无端生出的条条框框限制了球员在比赛中的应变和决断。比赛毕竟是由球员来完成的,在时空变化非常快的比赛中,在坚持一定理念的情况下考验的就是球员自身对比赛的理解,决断要由他们做出,所以太多地告诉他们要走地面,要打控制,而是在哪可以控制,在哪可以自由决断。国足的这几场比赛的确强调的控制球,更多地打控制球,但实际效果都不理想,包括打平德国战胜伊朗的比赛,也没有哪次进攻是绝对通过这种想法打进到球门中的。其实足球比赛很简单,整体配合是重要一环,个人突破也必不可少。你地面球打得再眼花缭乱,完成不了最后一击也只能算是花拳绣腿,在中后场无谓的倒脚,或者在印尼这样组织严密的密集防守面前还想打地面渗透,都只能算绣花枕头,看着花哨,实质空空。战术打法是立体的,多维的,不是平面的,也不是单一的。技术流和控制球,并不是一味地地面倒球和一脚出球,长传球也并不是简单精暴,这都是足球比赛最基本的部分。所以,没人说曼联打得不是技术流,但他们的中长距离的传球和转移球最多。巴萨也不是不打长传反击,只玩地面战,而具体怎么玩,球员们是最明白的。
    新加坡和印尼都精于收缩防守,而且地面配合本就是其看家法宝,我们却偏偏以已之弱攻彼之强,难怪会碰得鼻青脸肿。沙特、卡塔尔都不这么玩了,你们反而要向二十年前的西亚靠拢。
    中国足球应该是什么风格,这是现在还找不出答案的问题,也永远不是一个“地面”和“技术”就能明晰得了的。因为没人真正知道,应该怎么样“地面”,或者什么时候“地面”,或者该不该“地面”。而其实,这种所谓的地面配合和控制球,都是青少年训练最基础的课程,是基本功,不应该是二十好几的大小伙子再应该训练的科目了。
    所有的热身赛中,沙特那场是最具价值的。我们总在崇拜巴西和西班牙,其实我们的身边就有沙特这样的师傅。沙特球员技术不能说不细,但实用性更强,配合不能说不“地面”,但更趋多样化更具攻击性,而每一个环节其实都体现着速度和向前,就是如何利用时空的变化,快速的将球送进对方的球门,而不考虑是不是没有“地面”,日本队也同样如此。
   所以,对于高洪波来说,认识到技术和控球的重要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这种理念还要坚持下去。但在坚持这一理念的同时,也必须有所颠覆和变化。因为每一场比赛的对手,比赛内容都是不同的,一成不变地451或者一成不变地“地面”只能让我们走入死胡同。世界上没有一支球队只用一种阵型或一种打法,也不是只走“地面”,所以在坚持大方向和比赛纪律的情况下,更多地鼓励球员在比赛中自主做出更准确的决断,在临场指挥时大胆求新求变才可能有更好的效果。比如,对付印尼时,要不要打打442,让郜林和韩鹏同时上场,增加进攻点,改变进攻套路,这不是一种自我否定,而是随机应变,是大智慧的一种体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