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在BTV评论中超联赛,看到外面高洪波正襟危坐,原来是在北京台做天天体育的直播的.小高上任有一段时间了,我们了算是老熟人,但现在一直很忙,也没有时间给他捧捧场,现在得空了,写下小文儿也算是给高洪波加加油吧!
高洪波出任国足主帅,这个决定并不出乎意料。事实并不是他的对手及老师沈祥福能力比他差,也并不是没有其他可与他竞争的强劲对手,而是高洪波的确在某些方面有过人之处,而这也成为他能够最终胜出的资本。踢球时好动脑子,执教后好学上进,使他终于修成正果。
作为当年驰骋中国足坛的一名高产射手,高洪波在强手如云的前锋群落里属于另类。由于身体并不强状,体能也是一般般,以传统的选材标准,他很可能成为年少时便被淘汰的那批球员。但事实上,作为一名前锋,他能够利用自己合理的跑位以及在禁区内的嗅觉轻松地攻破对手的城池。也许教练员会诟病他的体能不能保证九十分钟比赛,或者他不能及时参与防守,但你不能否认的是只要他一分钟在场上,对方的城门便始终处于危险之中。几乎所有带过高洪波的教练员都不得不承认,他是一名擅用脑子,会用脑子踢球的球员。而这样的球员,在中国足坛,的确是凤毛麒角。
与许多上年纪又有名气的教练相比,高洪波执教的经历的确不怎么丰富。退役之后首先经历了在松日队短暂的执教,后来虽然有过在国少队执教的经历,但成绩也并不理想。更多的时候,高洪波都是在家中苦读或四处游历求学。我记得霍顿当年带国奥队的时候,高洪波虽然不是教练组成员,但球队集训时有一段时间他一直跟队,作为编外一员向外教偷师。此后,这样的经历也不算少。
2002年世界杯之后,中国足协在秦皇岛举办过一次全国少年足球夏令营,当时请得是一位在成都执教少年队的外籍教头给教练员们讲课并指导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球员进行训练。当时高洪波是这位外教的助手。那一段时间我们住在一起接触很多。那时候的高洪波还没有拿到高级教练员证书,当然那本证书也并不是他唯一想要获得的,他还有更多的追求,那就是赴国外求学,接触更先进的足球理念,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把自己在踢球时获得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
从那会儿起,高洪波便自己苦学英语,白天训练,晚上在房间学点专业知识和英语。我记得那会儿的小高总是英语不离口,随便跟人聊天时嘴里还时不常地嘣出点英语单词儿。比如每天在早餐时见面,高洪波总是来一句,“MORNING”,前面连“GOOD”都省了,搞得跟真事儿似的。记得我当时还说,你这英语味美音重,时不常还得来点英国口音”。后来,高洪波果然去自费去英国学习了一段时间,现在的英语水平想必已经有一定水准了吧。
执教国少之后,高洪波好象一直没有正经执教过哪此球队,他大部分的时间不是充电,便是在球队中客串。我记得王海鸣执教北京女足夺得女超冠军那年,小高很长一段时间在海鸣那帮忙,也算是偷师吧。
后来高洪波执教厦门蓝狮成绩还算不错,这时候的高洪波已经初步有了自己的执教风格。我记得那会儿,我在北京台评论中超联赛,也有很多场次评论是厦门队的比赛。那会厦门队出色的球员不多,因此打法并不先进,亮点也不多,但厦门队能够一直留守高水平的联赛与高洪波不无关系。到了长春亚泰之后,高洪波终于有了大放拳脚的机会。一批实力不错的球员,加上高洪波已经逐渐成型的执教风格,亚泰在前一个赛季以黑马姿态夺冠,也让高洪波终尝夙愿。所有这一切,其实是都是与他在执教厦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甘于寂莫,闭口苦读分不开的。正所谓厚积薄发。
踢球时好动脑子,执教后上进好学,这都让高洪波具备了一各出色教练员的基本条件。都知道球员的知识水平低,这也被认为是中国足球始终上不去的一个主要原因。现在的球员当中踢球时不用功,退役了靠吃老本儿不思进取混日子的为数不少,但也有象高洪波和黎兵这样忍受得住寂莫,知不足而上进,舍得时间学习高水平理论知识的球员。
这样的球员或者教练才是未来中国足球的脊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