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远方的两本书

标签:
共和国同龄人 |
分类: 散文随笔 |
http://s14/mw690/001t7dZlzy6NJgA1krX0d&690
北京子蕴的纠结在于她本不该下乡,他弟弟已经下乡了。她的母亲为此心疼不已,成天唠叨,忐忑不安的子蕴干脆背着母亲偷偷报名追随弟弟去了;她以为这样可以给母亲些许安慰,结果事与愿违。母亲在京唯一一个孩子也走了,母亲病倒了!“这下轮到我哭了,隐忍了一年的委屈、矛盾、伤心一下子如洪水决堤般喷涌。更要命的是,由于我的痛哭引发了全宿舍女知青的大号啕……
上海果威的尴尬是他母亲偏爱他哥哥,小时候上街母亲总是抱大的却让小的自己走。哥哥上的是上海贵族学校,而他上的却是一所普通学校。哥哥的优越感和统治欲压的他透不过气,经常发狠长大了一定要把哥哥揍一顿出出气!由于家庭成分不好,又是个不得宠的儿子,所以就硬着头皮抢先报名上山下乡,免得学校、居委会上门动员大家脸上都不好看;“临行前母亲为我缝棉袄,心不在焉不小心让针扎了手。我赶紧找药找纱布给她包扎,她突然抱住我大哭起来……”
似梦非梦,刻骨铭心;几千万共和国之子整齐划一地从城市走向农村,历经风雨沧桑、穷途末路,又狼狈不堪,落花流水般返回城市。可城市并不欢迎你,城市是冷漠的,城市甚至连一张脸都不给你!想那青葱岁月与共和国同患难、共进退所构成的雄伟悲壮的历史史实,及其返城后面对一切从头开始的艰辛与苦涩,谁能不泪流满面,感慨万千?——识昨而知今,知今而非昨啊!
子蕴的爱情简单而执着,牵线人竟是高中学妹。一个邀请到家里写作业便认识了那个英俊帅气的D。共和国之子都知道“保尔和冬妮娅的爱情故事”,但其结果并不浪漫。而子蕴和D的相遇看似简单没戏,却又经久耐读,感人肺腑;D的家庭遭遇“文革”抄家,父母被遣送农村改造,三兄妹生活全靠D苦苦支撑。子蕴甚至把母亲蒸的馒头偷偷往D的家里送。以至于不顾家人强烈反对,坚持与D交朋友。真诚善良很快就碰撞出爱情的火花。这让多少“狗崽子”们羡慕啊!——D终于扛不住走了,带着他弟妹去了内蒙插队;他不想连累子蕴,他要忍痛割爱!——“这个狠心的白眼狼竟然数月不给我来信?!”在那个灰暗迷茫、颠沛流离的日子里,子蕴和D的爱情千转百回、荡气回肠,读来令人感叹不已!
果威的爱情出乎人意外,创了个特殊年代的彩头。果威下乡三年就招工到长春拖拉机厂当学徒了。积极表现了三个月,拿了第三个月的工资便请假回上海探亲。途中决定顺便在南京下车,看看外公外婆。这就有了惊艳!——“我简直不相信,我居然还有一个如花似玉的表妹。她算是那种街上极难遇到的,让你想‘看三眼’的女孩子。她长着一对美丽的大眼睛,浅桃红的脸,梳两条油黑的长辫子,身着一身能显露女性曲线的女式军装,那在一片青灰色穿戴的时代,是多么热眼啊!”——由昆明到南京看望外公外婆的二姨妈和表妹让穷酸的果威碰了个正着。——“我的母校上海54中‘高干’云集,我曾被他们毒打过一顿,又因为他们凶残地殴打老师和同学,我对他们有很深的成见,认为他们是一群自高自大、粗野凶狠的八旗子弟。但我的表妹跟他们截然不同,她非常谦虚、平易近人、彬彬有礼。尽管她在我这个表哥面前有点害羞,她跟我说话的态度是平等的,非常热情而友善。如果我事先不知道她是谁的话,我绝对不会想到她是一个军队高干的女儿。”正是这个漂亮端庄的表妹,给了穷小子果威感人至深的爱情!
子蕴和果威的两部记叙长篇,不同于常见知青的记忆短文或众人撰写的故事汇编,突破了长期以来知青题材的单调、局限和大同小异之嫌。两本书都从父母身世说起,拓展了知青文化的视野,吸收了上下两代人的情感脉络,及其面对社会动荡中的家庭个体、生存际遇和世态炎凉,极大丰富了知青文学的历史性和可读性。
读子蕴和果威的两部长篇,需要平心静气、细嚼慢咽。在细节中慢慢品味那并不遥远却恍若隔世的人生过往。书中没有直白的宣泄,没有困顿的疑问,也没有歌颂和张扬。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宛如天涯旅人给你讲述路途的风景——真实、生动、感人、珍贵。这些不正是我们所需求的人文素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