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倩学园:阅读大赛习题汇总(二)

(2016-10-12 15:24:46)
标签:

阿倩备课室

经典阅读

赛题

分类: 阿倩学园

《论语》题目

1.《论语》是记录(        )及其弟子(        )的一部(        )学派的经典著作,在孔子去世后由他的(        )及再传弟子辑录而成。全书共(     )篇,每篇摘取开头的(        )为题。

2.《论语》记载了孔子关于(       )(      )(     )(     )(     )(      )(      )等各个方面的言论。

3.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政治理想是实行(     )。他把(   )(   )(  )(   )(   )作为仁者的道德标准。

4.子曰:“(                ),不亦说乎?”

5.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

6子曰:“工欲善其事,(               )。”

7. 子曰:“人无远虑,(           )。”

8. 子曰:“父母在,(         ),游必有方。”

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四十而      ,五十而          ,六十而        ,七十而            ,不逾矩。

给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注音并解释.
1
不亦
               2人不知而不          )
3
不习乎               4学而不思则          )

10.孔子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依据是什么?

 

 

 

11.你是如何评价孔子的?

 

 

 

12.读了《论语》后最喜欢的句子是哪句,并写出为什么喜欢这句句子,并解释它的意思。

 

答案

1.     孔子,言行,儒家,弟子,20,字句。

2.     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道德修养。

3.     仁,仁政,恭,宽,信,敏,惠。

4.     学而时习之。

5.     匹夫不可夺志也。

6.     必先利其器。

7.     必有近忧。

8.     不远游。

9.   1 yue 高兴,喜悦的意思。    2.yun  怨恨,恼怒。

3.chuang 老师传授的知识。   4. Wǎng  殆,迷惑,失意。

10.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 12. 

 

 

㈠文化知识选择题(40分)

  1、《论语》“论”字作何解?

  A、说  B、议论 C、选择语录 D、通“伦”

  2、《论语》现存多少篇?

  A10   B15   C20    D25

  3、哪一年是孔子诞辰2555周年?

  A2008  B2006  C2005   D2004

  4、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下列哪一位?

  A、子路  B曾皙  C、颜回   D、公西华

  5、《论语》中每篇的题目基本上是按什么来命名的?

  A、每篇的主题       B、每篇的开头两个或三个字

  C、每篇第一章的主题 D、每篇中出现最多的词语

  6、下面哪个作品不是“四书”的内容?

  A、《尔雅》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7、孔子首创了什么教育?

  A、贵族教育  B平民教育  C、素质教育

  8、下面哪句话不是出自《论语》?

  A、四海之内皆兄弟      B、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

  A、朽木粪土  B、杯水车薪  C、祸起萧墙  D、一匡天下

  10、谁去世后,孔子悲呼“噫!天丧予!天丧予!”?

  A、颜征在   B、孔鲤    C、子路    D、颜回

  ㈡《论语》句解选择题(20分)

  1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中“坚”字作何解?

  A、坚硬  B、坚定  C、坚决  D、坚深

  12、《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应做如何翻译?

  A、遇到贤能的人便超过他,见到没有才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B、见到贤人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有没有与他相同的毛病。

  C、见到贤能的人就考虑自己和他一样有贤能,见到没有才能的人就想一想自己也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D、看见贤能的人相互学习,看见没有才能的人互相省察。

  13、孔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下不属于此的名句

  A、学而时习之     B、巧言令色     C、温故而知新       D、教学相长

  14、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其中的“学”就是

  A、我现在所说的学习               B、指增加各种知识

  C、有志于用来提高精神境界的真理   D、指仁义道德的规范

  15、以下对“温故而知新”理解错误的是?

  A、从温习过去的知识中可以得到新知识。

  B、“温故”是重温过去走过的路,“知新”是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怎么做的。

  C、“故”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

  D、“新”指未来怎么样和未来怎么办。

  ㈢《论语》思想选择题(40分)

  16、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仁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17、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B、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贤良

  C、宏扬优秀民族文化            D、协调社会人际关系

  18、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19、孔子教育思想中,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   D、“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

  20、孔子曾周游列国10多年,但倍受冷落、狼狈不堪,你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孔子地位低下,     B、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不符合时代潮流

  C、受其它学派打击     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

  2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22、以下哪种观点属于孔子的主张

  A.“无为而治”  B.“守静” C.“忠恕”之道   D.“天法道,道法自然”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这句话的反映的

  A、政论思想   B、教育思想  C、伦理道德规范  D、为人处事的标准

  24、判断下列说法哪一句不是孔子的言论

  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5、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葸Xi:畏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人”对这段话不正确的理解是

  A、要用礼来加以节制,加以中和,这样才们大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

  B、“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但礼也要有一个度的问题

  C、“不学礼,无以立”,认为礼是个人修养的落脚点。

  D、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

论语知识竞赛

论语知识竞赛题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仁者爱人”或“仁”)

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被誉为什么?(圣人)

3、孔子的弟子约有多少人?(  

A、二千  B、三千  C、四千  D、五千

4、“君子惠而不费”下面四句是什么?(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5、孔子认为生活的最高原则是什么?(仁)

6、“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试问是哪五者?( 恭、宽、信、敏、惠  
7
、“匹夫不可夺志也”上面一句是什么?(三军可夺帅也)

8、对于富贵,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取之以义)

9、孔子提倡哪两种教学方法?(学思结合   温故知新)

10、孔子十五岁开始立志于学,到了三十岁左右,通晓“六艺”,试问哪“六艺”?(《书》《诗》《易》《春秋》《礼》《乐》)

11、说出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至少三个。(仁、义、礼、智、信、勇)

12、孔子弟子中贤达者多少?(七十二)

13、“君子成人之美”后一句是?(不成人之恶)

14、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仁政)

15、孔子的消极思想是什么?(忠君尊王)

16、孔子被封为什么王?(B

A 文惠王  B、文宣王

17、孔子名什么?孔子字什么?(丘,仲尼)

18、孔鲤是孔子的第几个儿子?(A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

19、孔子首创了什么教育?(B

A 贵族教育  B平民教育  C、素质教育

 2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各是什么意思?(愤:想弄明白而弄不明白。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21、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下列哪一位?(C

A、子路  B曾皙    C、颜回   D、公西华

22、哪一年是孔子诞辰2555周年?(D

23、孔子的生日是哪一天?(928日)

24、儒家讲人生过程有八个过程,也称“八条目”,请至少讲出三条。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5、“六十而耳顺”“耳顺”是什么意思?(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蜚 

26、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多少年?(14年)

27、孔子的母亲的名字是什么?(颜征在)

28、现存《论语》共多少篇?(B

A19   B20  C25    D28

29、孔子在何处设教?(A

A 杏坛  B、桃坛  C、梨坛  D、田园

30、孔子把什么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仁、义)

31、孔子整理、编订了哪些古代典籍?(《诗》《书》《礼》《易》《乐》《春秋》)

32、孔子的思想什么时候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汉朝以后)

33、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什么?(国老)

34、下列三项中,哪项与孔子无关?(  

A、孔杯   B、孔林    C孔道

(注:孔杯:兄弟的代称。孔林: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孔道:孔子的学说。)

35、孔子所删修的《春秋》是依据哪国史料整理而成的?(A

A、鲁朝  B、宋   C、秦   D、齐

36、从何时起,《论语》被钦定为科举考试必读教科书?(B

A、宋   B、元  C、明   D、清 

37、“质胜文则野”下一句是什么?(文胜质则史)

38、孔子周游列国为期15年,对还是错?(错,应是14年)

39、我校碑廊共多少块碑?(40

40、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B,出自《孟子》)

A、朽木粪土    B、杯水车薪   C、祸起萧墙   D、一匡天下

41、请背出《论语》中孔子“教”与“学”理念的句子不少于五句:

1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    学而时习之。

7    温故而知新

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这则殆。

42、“孔子认为‘为仁之本’是‘忠义’”,这句话对还是错?(错。应是孝悌)

43、“悌”是什么意思?(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

44、谁去世后,孔子悲呼“噫!天丧予!天丧予!”?(D

A、颜征在  B、孔鲤   C、子路  D、颜回

45、孔子死后,鲁哀公亲制诔(lěi)文悼念孔子,诔文中称孔子为什么?(尼父)

46、历代帝王除亲自前往曲阜致祭外,还派官员致祭孔子,前后共有多少次?(196次、128次、156次)

47、孔庙的主体建筑命名为什么?(大成殿)

48、孔子教子学诗学礼,历来传为美谈。孔子后代自称以什么传家?(诗礼)

49、孔子年轻时曾经担任过哪两种卑微的工作?(委吏:管理仓库;秉田:管理畜牧)

50 孔庙      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196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1、山东曲阜孔庙内有建筑104座,466间,古树1250株。更是我国罕见的大型碑林之一,各类碑刻有多少块,。

A2000        B1500     C1000

52、孔府即衍圣公府,位于曲阜城中紧邻孔庙,是孔子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的衙署和府第,有“天下第一家”之称。

53、孔府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4、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墓地。

55、在孔子以后的两千多年里,孔子思想首先传入朝鲜、越南、日本等亚洲国家。

56、一九八八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们聚会巴黎,他们得出的结论之一便是: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57、“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哪四部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一、请根据以下提示,说出具体内容:(共5题,每题10分)

1  根据提示,说出他是谁?(颜回)

A、他是鲁国人                             B、他是七十二贤之一       

C、他死后,孔子连呼“天丧予!天丧予!”    D、他敏而好学,能闻一知十

2  根据提示,说出他是谁?(子贡或端木赐)

A、他是最早的儒商                     B、他是孔子七十二门徒中最富有的弟子

C、他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               D、孔子死后,他守了六年的丧。

3  根据提示,说出他是谁?(子路或季路或仲由)

A、他随孔子游学于列国                 B、他死于卫国的内乱中

C、孔子见南子时,他很不满             D、他耿直好勇

4  根据提示,说出这是春秋时哪个国家?(齐国)

A、鲁昭公兵败曾逃亡至此          B、它在现在的山东境内

C、孔子曾在此听过韶乐            D、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姜姓

5、根据提示,说出这是哪座城市?(洛阳)

A、它是我国的六大古都之一      B、孔子曾问礼于此

C、历史上曾被称为东都          D、以盛产牡丹出名

选择题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    

A.官府          B.学校          C.家庭          D.社会

2.“学而优则仕”概括了(   )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孟子的(         

A.教育思想      B.学术思想      C.等级观念      D.民本思想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是用反面事例来强调学习要(       

A.专心致志        B.磨练意志        C.持之以恒     D.深造自得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A.朱熹          B.孟子          C.董仲舒        D.孔子

9.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

10.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集(    )中有充分反映。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

11.《学记》要求“学不躐等”属于(   )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直观性原则

12.下列名言属于孟子说的是(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

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一句出自(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出自()
    A.
《学记》       B.《论语》       C.五经四书      D.《说文解字》

15.“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就是《学记》强调的()。

A.博学于文      B.开而弗达      C.强而弗抑      D.道而弗牵

16.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    

A.是非之心      B.进退之心      C.悲喜之心      D.善恶之心

17、《学记》是(  )四十九篇中的一篇。

A.《大学》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18.中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19.  )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的概括和总结。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

20.“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这个故事说明了(   )对教育的影响。

A.父母          B.环境          C.老师          D.教学方法

21.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其核心思想就是(     )。

A.       B.       C.       D.

22.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

23.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      

A.不平衡性要求         B.个别差异性要求       

C.顺序性要求           D.互补性要求

24.荀子以()作比喻,说明通过学习,后学可以超过前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   )的关系。

A.经济          B.政治          C.军事          D.文化

 《论语》四则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 
  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 
  (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学而不思则罔  (3)可谓好学也已矣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 
  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4) 
  [](15) 
  14(3)(1)从:听从  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 
  (2)罔:迷惑  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3)好:喜爱  或:喜好、喜欢    (每小题1) 
  15(4)(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
  (每小题2) 
  16(4)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  第②则:择友之道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7(4)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 
  (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 
  2004山东省潍坊(WAT•课改)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8~22题。 
  孔子行道而息,马逸①,食人之稼,野人②取其马。子贡请往说之。毕辞,野人不听。有鄙人③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皆如此其辩也,独和向④之人?”解马而与之。 
  注:①[]跑。②[野人]农夫。③[鄙人]仆人。④[]从前。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解马而与之 
  A.泉香而酒洌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而吾以捕蛇独存 D.乃记之而去 
  19.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并解释。 
  ①子贡请往说之 说:  
  ②其野人大说 说:  
  20.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 
  译文: 
  ②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 
  译文: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在路上休息时马吃了人家的庄稼,农夫将马捉住。 
  B.子贡自告奋勇地去要马但到底也没有说服农夫。 
  C.孔子的仆人因刚开始跟随孔子而想表现自己就抢先去说服农夫。 
  D.文章虽短却说明了说话的方式方法要适合情境、对象的道理。 
  22.填空。 
  ①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经典《 》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论语》四则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

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

(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学而不思则罔 (3)可谓好学也已矣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

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4)三、语文综合运用(15)

14(3)(1)从:听从 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

(2)罔:迷惑 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3)好:喜爱 或:喜好、喜欢 (每小题1)

15(4)(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

(每小题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