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管理回归简单》读书笔记
(2012-08-29 23:04:50)
标签:
杂谈 |
1、什么是真正的管理者?真正的管理者一要“管”,二要“理”。 “管”的着力点在于改变人,改变人的态度,改变人的能力;而“理”的着力点在于改变事,改变流程,改变不合理的做法。
2、需要“理”的事情分别是:
确定要做的事情和目标。
确定组织架构,分而治之。
确定具体的岗位。
确定绩效和激励机制。
确定制度,用制度而不是靠经理的魅力管理。
确定流程,用流程而不是靠惩罚来确保做事的质量。
3、什么是领导力?领导力就是给别人排序的能力。判断一个人是否有领导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看他能否做取舍,能否抓重点,能否带领大家只做重要的事情。只做最重要的事情,不做第二重要的事情。
4、管理的道理其实就这样简单:管理就是分而治之。我们通常都不害怕管10个人。因为10个人我们能够看得见,管得住。但是管理100人、1000人、10000人、1000000人?我们越来越恐惧和不知所措。但管理100个人和1万个人的差别并不大,关键是我们学会分而治之。
5、“治”的第一个关键在于“分”后的目标管理,在于目标的细分。“治”的第二个关键在于激励机制,在于旨在鼓励员工完成目标的合理激励。“治”的第三个关键在于让所有人都理解,“分”最终的目的不是“分”本身,而是整体,让所有人都关注整体。
6、
7、我在《有效管理者的八大工具》中提到的管理者五个任务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就是为公司培养人才。而授权给下属的过程,就是培养下属的过程。这是每个管理者应尽的义务。
8、应该把信任和控制放到一起来看。如果只有信任没有监控的话,那么这个信任是没有办法走远的。反过来,如果一个管理者只会监控别人,让别人觉得你对他没有一点信任的话,那么这个监控实际上最后也要失效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学会信任,另外一方面,我们要知道监控,让别人不滥用我们的信任,这是我们作为管理者必须完成的一个任务。我们怎么样才能够做到有效的监控呢?
第一点,我们不要想监控得太多,也就是说我们只去监督和控制最重要的环节。
第二点,从监督的方法上来看,我们通常要抽查,而不一定要逐一地检查。
第三点,我们监督和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是为了搜集信息。
第四点,监控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未来,是为了让未来照我们的意愿去发展,而不是事后的校正。
9、
原则使用人才:只要知道员工70%胜任一项工作,就可以授权给他做。
10、◎培养人的时候要婆婆妈妈,处理事的时候不能拖拖拉拉。要婆婆妈妈,是因为让一个人明白一个道理几乎不可能一次做到,尤其是改变一个人做事的习惯。不能拖拖拉拉,是因为果断的往往是好决策,拖拉做出的往往是坏决定。
11、像韦尔奇所说的那样:“在你成为领导以前,成功只与自己的成长有关。当你成为领导以后,成功都与别人的成长有关。只有被领导者成功,领导者才能成功。”什么时候我们的骨干真正相信了这一点,他离成为好领导也就不远了。
12、成功没有标准。今天辉煌的,明天可能黯然失色。今天痛苦挣扎的,明天可能变为耀眼的明星。只要你和你的企业活着,你就有成功和成长的机会。活着,是做人和做企业最低的标准。
13、赢,并不仅仅是指财富的多少。客户的赞赏、观众的掌声和同事的微笑,都可以是你赢的标志。但即便是金钱的输赢,我也相信能长期赚大钱的是那些有德行的人,那些首先考虑自己能给别人什么的人,那些善于分享的人,那些有理想的人,那些不贪婪的人,那些懂得财散人聚道理的人。
14、登山者的智慧,也是我们管理者应该掌握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