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教育内卷”泛化
(2025-01-08 11:33:48)
标签:
教育 |
分类: 现代教育 |
“内卷”,是最近出现的高频词。将“内卷”延伸到教育领域,就成了“教育内卷”,用来形容教育领域存在的非理性无价值竞争,引发了人们思考和共鸣。
不可否认,教育领域的确存在以应试教育为典型特征的“内卷”现象,其本质是极端功利化、短视化教育理念所带来的产物,它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严重损害了教育生态和学生身心健康,加剧了社会公众的教育焦虑,是一种必须坚决抵制的“教育污染”。
但当前出现了一种错误的倾向,即“教育内卷”被过度解读并逐渐泛化为一切教育竞争,甚至一些正常的教育活动也被称作“教育内卷”。因此,有必要正本清源,澄清谬误,警惕“教育内卷”泛化,否则其负面影响不小。
比如,把正常的教育竞争看作“教育内卷”。高考、中考是人才选拔的重要制度,不可避免存在教育竞争,这是教育的正常制度安排。但许多人一提起高考、中考,就把其与“内卷”“应试”等相提并论,以反对“教育内卷”之名行反对考试之实。因反对“教育内卷”而反对考试,仿佛没了考试,也就没了“内卷”。事实上,我们反对“教育内卷”,反对的是过度的教育竞争,而不是正常的教育竞争。
又比如,把正常的学习负担说成是“教育内卷”。许多人将学生必须的努力和合理的追求卓越混同于无意义的、过度的竞争和内耗,好像学生不应该做作业,不应该有学习负担。这就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实际上,任何学习都是有负担和压力的,这些负担是必要的,有些压力是必须的,我们要反对是过重的、机械重复的学业负担,而不是学生不应该有负担。
再比如,把家长的正常陪伴说成是“教育内卷”。近年来涌现的“直升机父母”“鸡娃”“虎爸虎妈”等词语,就直观地展现了家长“内卷”的激烈程度。但反对家长“内卷”,认为学习是学校的事情,家长无须关心孩子的学业。甚至将正常的亲子陪伴和学业指导也视为“教育内卷”,就不可取了。
我们反对“教育内卷”,但同样要警惕“教育内卷”被过度解读和泛化。因为将一些原本不属于“教育内卷”范畴的教育现象归入其中,极易导致人们对教育的认知与行为出现偏差。
教育有竞争、学习有压力,并不一定都是“教育内卷”,也不一定都会导致“教育内卷”,把一些必要的、必须的竞争当作“教育内卷”来反对,这本身就是要反对的。
(摘自《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