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样做孩子敢说真话
(2024-09-03 06:07:21)
标签:
育儿 |
分类: 家教论坛 |
孩子之所以不敢对父母吐露心声,往往是因为惧怕或不信任父母导致的。专家认为,孩子遇事选择回避而不是主动对父母坦诚相告,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害怕被父母批评指责。如果孩子闯祸、做了不该做的事,或总是把大人的话当耳旁风而惹麻烦,父母习惯于对孩子怒吼、咆哮、严厉指责甚至打骂,孩子看到父母凶狠的目光,听到父母厌烦的话语并受到严厉责罚,他们会很害怕,同时,从父母的态度中感受到自己被嫌弃、不被爱。他们渐渐地把犯错误和羞耻感挂钩,导致孩子犯错后的第一反应是:“千万不能让爸妈知道。”撒谎、隐瞒、逃避,就成了孩子犯错后的惯用对策。
二是对父母失望。人想要倾诉痛苦和脆弱时,需要一个包容的环境。当孩子跟父母说出自己遇到的困难、心事,却得不到内心所期盼的帮助、安慰或积极回应,孩子会认为就算告诉父母,他们也不会和自己站在一起。孩子不懂得父母的刀子嘴豆腐心,会因父母冰冷的语言、愤怒的表情、粗暴的态度内心很受伤、很无助,并开始质疑父母对自己的爱,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让父母知道。
三是有的孩子为避免父母对自己担心、失望而报喜不报忧。比如,有的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觉得告诉父母既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引起父母的焦虑、唠叨、唉声叹气,不如选择延迟学习时间、上网找答案等方法尝试自己解决:或者在放学的路上被同学欺负,害怕父母得知后刻意安排每天接自己回家,为了不给父母“添麻烦”而沉默隐忍。
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敞开心扉?
首先,学会倾听,用心用情体会孩子的感受。在倾听中除了与孩子共情,读懂孩子的内心,理解他,父母还可以从对话中发现一些契机适时提问:你为什么会这么想?为什么会这么做?你是怎样做到的?这样做时,你有什么感受……借此帮助孩子发掘自身内存的力量。
其次,包容和接纳让孩子无须掩饰。平时父母对待孩子的错误要更包容,如果家长总表现得怒不可遏,就会强化孩子对父母发怒的恐惧,孩子以后做事就更不敢寻求家长的帮助。只要大人合理引导,孩子每一次犯错都能得到经验或教训,这些经验或教训最终变成孩子成长的养分。父母的理解和友善,能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会成长。
最后,和孩子建立信任关系。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孩子才会信任父母,遇到任何事情在第一时间想告诉父母。这样的亲子关系是良性的,也为孩子日后建立其他社会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自《中国妇女报》陈若葵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