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的家教始于爱的表达

(2023-10-13 10:34:26)
分类: 家教论坛


在中国,传世的历代优质“家训”本不少,可以说荟萃了中国古代的家教观。但需要分辨的是,这些“家训”多是建立在传统的礼法制度上,板起一副专制大家长的面孔,以不平等的姿态对晚辈施以“训诫。以今天的教育理念衡量,古代家教观从起点上就走入了误区。

梁启超的家训观则恰恰相反。它首先建立在对传统家教的颠覆上,通过“家书”而非“家训”,把自己在教育理念上的心得,融化在对子女的父爱中,并通过平等交流的方式,赋予了梁氏家教全新的面貌。

在梁启超与子女的家书中,有个细节不容忽视,就是对孩子的爱称,辑录如下:“大宝贝”“娴儿”“宝贝思顺”“baby思顺”“顺儿”“老白鼻”“庄庄”“小宝贝”“忠忠”“达达”“六六”“大小孩子们”“大孩子们、小孩子们”……甚至,他还给孩子们起“外号”。这样亲昵的表达,放在今天属于家长的日常,但在100多年前,却难以相像,非有对父爱足够的认知和表达的勇气而不得。梁启超对传统家书称谓格式的改变,打破了家书中封建家长历来的威严形象,是梁启超家教观“现代”化的第一步。

坊间常聚焦于梁氏家族的“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以为这才是梁氏家教的成功标志。这种唯结果论,反映的还是传统的诗书传家的家教观,既无创新,也非梁启超的本意。恰恰相反梁氏家教的“现代”性,正是表现为对功利主义教育的嫌恶,尤其推崇个性主义和趣味主义教育,把孩子的快乐始终置于家教的中心地位。关注梁氏家教观的家长们,对此应该加以辨析,避免重蹈传统家教的误区。

实际上,直到今天,如何对孩子表达真正的父母之爱,依然是许多家长亟须补上的一课。对此梁启超的家教观,许多家长一方面已经敢于也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却依然固守着传统的功利主义思维,把家教仅仅视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以牺牲孩子的童年快乐换取学业上的不断加码。如此,对孩子的爱,就形成了形式与实质的背离状态。

(摘自《中国妇女报》薛元箓 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