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穷式教育比真正的贫穷更可怕
(2022-06-30 11:17:16)
标签:
育儿 |
分类: 家教论坛 |
“女儿不好好学钢琴,为了刺激她,我告诉她学费和钢琴都是借的。没想到,她为了省钱,竟不想学了……”前两天,四年级学生家长“初相遇”在河南洛阳的一个家长交流平台上吐槽。为了让孩子养成勤奋、节约的习惯,不少家长对孩子进行哭穷式教育。这种方法可取吗?
吐槽
网友“初相遇”介绍,上学期,她给女儿报了钢琴班,还买了一架钢琴。前段时间,她发现女儿学琴不认真,就骗女儿说“家里没钱,学费和钢琴都是找亲戚借的”,希望女儿能好好学。没想到前两天,女儿说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她不想学钢琴了。
看了“初相遇”的吐槽,不少家长表示有类似的遭遇。
@不甜的糖:我也哭过穷过。儿子上初二,上个月,他嚷着想要买一双名牌篮球鞋,居然要1000多元。我不想让他乱花钱,就说“依咱家的经济情况,买了鞋就得吃半个月咸菜”。儿子信以为真,最后同意买300多元的仿版鞋
@浅笑:为攒钱买房,今年开始,我给女儿灌输“不能大手大脚花钱”的思想。前段时间她过生日,我提出带她吃大餐,她却说“家里没钱,省省吧”。我听了并不开心,反而觉得哭穷伤了孩子的心。
数据 七成学生曾被父母哭穷
就哭穷式教育,记者在河南洛阳市天香小学、定鼎门小学、洛龙一实小等学校,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随机采访。70%左右学生表示,家长对自己哭穷过,近50%的学生相信“家里真穷”。而一些儿时遭家长哭穷的成年人,到现在还有心理阴影。
西工区五年级学生阳阳:同学们买奥特曼卡片,我也想买,但我爸说,供我上学已经花很多钱了,他都不舍得买酒喝。听他说完,我很难受。同学换奥特曼卡片时,我只能看着,感觉没资格和他们玩。
洛龙区初一学生小熊:父母哭穷不一定是真的。小时候,我每次想要啥,爸妈就哭穷,不给我买。上初中后,我通过观察,发现家里并不是真的穷,所以他们再哭穷,我都不当回事。
望星河:家长哭穷,会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小时候,爸爸在外面打工,他经常叹气“我没本事,没钱给你买好吃的……”这句话一直刻在我脑子里。现在,我已经35岁了,工资也不低,但每次多花钱,内心就有负罪感。
专家 长期哭穷或让孩子自卑
天香小学心理咨询师白琰表示,家长的本意是让孩子变得懂事、节俭,可一些家长不管有钱没钱,都向孩子展现出一贫如洗的样子。“穷”不会对孩子造成很大伤害,但长期哭穷,会让多数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伴随他们一生。白琰提醒,对于毫无金钱概念的孩子,家长可适当哭穷,让他们知道家长赚钱不易;对于性格敏感和明知父母在欺骗自己的孩子,不建议哭穷,否则要么伤了孩子,要么对牛弹琴。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洛阳市五中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郭方方表示,对10岁以下的孩子,家长可以和孩子定好每月的预算,让孩子通过劳动换取想要的东西,比如干家务、做好事等,让其明白付出有回报;对10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让其了解自家的经济状况,并共同商定零花钱的用途。到月底,若孩子还能存些钱,父母可以给予适当奖励。
(摘自《洛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