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培养比知识储备更重要
(2016-10-08 09:56:51)分类: 科学育儿 |
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早期的一种转折,如果孩子在这个时期能平稳过渡,它会对于幼儿长远发展产生积极效应,而让孩子在这个时期过早地体验压力与此同时焦虑的话,将会对以后的发展造成极大伤害。对幼儿园阶段孩子的培养,应该坚持从游戏与生活中积累经验和培养兴趣,反对过早地对幼儿进行“填鸭式”知识教育。
超前教育会让孩子付出什么代价
家长认为:我的孩子先学一步,入学之后不久,就可以领先一步,至少可以跟上进度,或者轻松一点。实际上,“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有代价的——
一是时间上的代价,牺牲了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机会。因为这种超前教育会让幼儿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非持续性的机械记忆上面,降低或未能培养出让孩子能终身受益的品质,比如与同伴合作交往的技巧、个人运动的能力、动手操作的经验等。
二是扼杀孩子自主性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产生“习得性愚笨”。即指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机,并因此丧失自信心。孩子在深信自己学习能力很差的时候,他就会怀疑自己,继而产生自卑感和厌学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纠正,这种错觉就会成为孩子最初的自我认知。所以,对幼儿来说认识世界、培养兴趣是重中之重。
三是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因为剥夺了游戏,就是剥夺了孩子的“心理维生素”。家长必须保证孩子接受足够的“心理维生素”,游戏体验的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孩子体验积极情绪越多,将来就越阳光,人格越健全,而这一点在儿童早期是看不出来的。
四是超前学习产生的即时效应难以长久维持。因为幼儿并不能记住在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内容,相反他们对于游戏的体验却能铭刻脑海深处。学前教育要为孩子终身的、长远的发展奠基,不是只看眼前,急功近利。
为何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好方式
幼儿的学习特点是:直观感知、动手操作、亲生体验,幼儿的学习是一种基于直接经验的学习。
孩子经常在玩,每天在重复,他获得的经验是长效的。一个好的家长,一定会陪伴孩子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发展。家长应该支持幼儿园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催促幼儿园教小学知识。
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入学准备,应从知识储备式的教育转向学习品质培养。因为知识的总量不断增长,获取知识的能力会更重要,学习的品质也更重要。
学习品质能让孩子走得更远,例如:他是不是充满好奇和探究?他有没有时间观念?按时作息、按时完成任务,有条不紊?他学习时的态度,他是不是认真和专注?家长的侧重点应该放在培养上述学习品质上,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
入学准备,包括家长的心理建设。家长们应做好的心理准备,很重要的一点是理性对待孩子间的差异性,以及孩子学习起点的差异性。
有的孩子平时阅读多,识字多,没有丧失学习兴趣,没有压力,无形中他的起点就会很高,而且这不是急功近利拔高式的起点高。
而起点低的,只要呵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他内存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陪伴孩子慢慢成长,那他也会上去的,所以不要一开始就攀比,不要把家长的虚荣心施加给孩子,这样是不值得的。
如果你的孩子在高位就保持在高位,如果在低位,不要担心,陪伴你的孩子,他会慢慢跟上来的。希望家长们都能不急功近利,帮孩子探索一条可持续性的学习成长成才之路。
(摘自《中国妇女报》9.1华爱华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