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妮:据我所知,京剧进入小学课本,吴江院长您是策划者,您是推动人您处于什么考量?
吴江:这个说天时地利人和。中国民族文化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克期以后,全社会已经认识到中国文化,民族文化开始复兴的重要性和中国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紧密相连在一起了,这些工作做了很久,20年前开始搞振兴活动什么的,赢得了社会的一些社会赞同。前几年开始进大学,但是这次应该说是我们向一位中央领导在汇报我们在几年普及这个京剧的工作的情况的时候,这位中央领导再问,你们为什么不能考虑,京剧的演唱,唱断推进到小学和中学的课堂上呢,一边学习,哪怕一段,更不影响其他的,作为一个丰富他们音乐课不好吗?
李维康:因为我觉得通过我自己的感受,我小的时候,我记得一个是一个歌,让我们荡起双浆,想起在北海划船,春游这种感觉。如果说我们从娃娃抓起,民族文化从小发扬光大,还有更多人有学识的人来关注我们京剧,这样对京剧的发展也是大有意义的。所以这个事做的非常好,我是举双手赞成的。
春妮:可是我们也说京剧刚才各位都说了京剧太难了,各种这种手眼身法步,一个小学生在这个课堂上面去学那么一段京剧您觉得能学成什么样呢?
耿其昌:我觉得这里头不是不有一种误会,让他们接触传统文化这么一个途径,并不要求这些学生,达到什么什么程度,要一定达到什么什么水平,而且还说这些,音乐老师,他们教惯音乐怎么有水平教京剧,他学的是一个普及性的旋律,不是说你这个够不够声,这个吐声对不对那个味,就是一种最大众,哪怕唱出来有点像歌我觉得都是好,对不对让你从小接触这个东西,而且它会由于解除了京剧院,不光喜欢京剧,了解了解历史,了解了解其他的中国的服装。他是这么一个。等于敲门砖,达不到什么,这里没有要求这些学生,一年级能达到什么水平呢?
春妮:您觉得有考核吗?
吴江:其实我觉得唱的好坏并不重要,通过唱去熟悉民族的这种音乐盒旋律,引起兴趣,不就够了嘛,这足以了。
春妮:你对师资有培训吗?
吴江:我们可以有培训,并不是师资每个人字正腔圆去唱。
李维康:宣传很多靠录音,录音录像这个宣传很好。
春妮:张先生怎么看?
张德林:其实我有一个想法不一定是音乐课,我是过来人,我记得在50年前,我读中学课本的时候,就有京剧输入到课本里去,如果50年来我没有记错的话,是《打渔杀家》它那个就是收到课本里去了,像什么关汉卿的等,都在我们书里面去读,这比音乐课,原来没有,大家要求,都在一种像春潮一样的涌动,使得这个大潮,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我是首先应当拍手叫好,我提补充意见,不为过,我觉得,不易放在音乐课,应该放在什么呢?就是语文课,就大家讲,你干吗非得让他去什么呢?刚才耿其昌老师说的也好,认为是敲门砖,小孩子们唱,但是毕竟得花精力,放到教材里面作为一个语文课,讲讲,肇事孤儿里面那词很美,
吴江:从通俗方面入手,别给孩子加重课业负担。
春妮:15守京剧教学曲目,我们看了一下这些朗朗上口,大家耳熟梦想的段子,统计一下几乎有9首是样板戏,还有六首是传统戏里面得来的,像这样曲目的挑选是机遇什么样考虑?是不是也有您的意见在里面?
通俗性和汲取性,要通俗孩子们接受,
因为京剧是个大象,想说全了,有人觉得这个,我觉得绝对涵盖不过来,只能够在引起孩子们兴趣和社会兴趣的同时,它去一个作为。
春妮:先打开一个门。
吴江:作为普及民族文化的这么一个抓手,把这个抓起来,后边我想那就会围岩成风。
春妮:今天看到我们现场有一个孩子,10几岁孩子,还带着家伙来的,是吗?对,拿着话筒好吗?你今年多大?
回答:15岁。
春妮:学戏的是吗?学了多长时间?
回答:学7年了。
春妮:8岁开始学比李维康老师学的时候还早。
回答:学专业的学了7年了,4岁业余开始学了。
春妮:4岁更早,娃娃普及更遭,京剧带给你什么了?
回答:非常快乐。
春妮:练功也快乐吗?每天调嗓。
回答:虽然挺苦的,观众给我的快乐特别快乐,要不要在我们的舞台上感受一下快乐,给大家演唱一段《三家店》选段。
余声:这个王文端从小在怀仁堂京剧演唱会上我就看到它的演出,他那个时候很矮,好像是一个小女老声,他是一个女孩子,但是常的是老声,所以,现在有一个小老样的感觉,那个时候展露艺术天分,非常棒的小老生,让大家感受一下。
春妮:我们感受一下小老声。
我们摄影师看一下哪个合适,让他站在上面,面向观众,让开一下。
(小孩表演《三家店》)
刚才孩子唱的时候唱的老生,我觉得现场也有老声,余大姐你也唱老声,你也是正经拜师的。
余声:老旦。
春妮:大家愿意听吗?
(掌声)
余声:大家鼓励一下,反正我这是业余的,我怎么唱都不为过,因为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鼓励一下我就唱一段。(余声现场表演)
春妮:大家都是自发的叫好,我发现咱们今天的观众都有欣赏水准,叫好要的特别是地,
每一个京剧在京剧史上可以留下的艺术家,都有自己在发展史当中自己的作品,都有他们他们剑术,这样京剧才一代一带往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