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星夜话之中国节日何处去4

(2008-03-24 15:40:12)
标签:

娱乐

分类: 五星精彩内容缩编

   春妮:这边那位女孩子。

   汉服观众女2:我再讲一下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叩拜,我不能说磕头这个词,我用叩拜。因为在我的家乡每逢过春节。

    春妮:你的家乡在哪里?

    汉服观众女2:山东。

    春妮:孔子的家乡。

汉服观众女2:在过这样的节日的时候,是非常隆重的,最隆重的一点就是祭祀活动,我们把春节这个年关做成百家姓,在一起祭祀祖先和先祖,在祭祀的过程中不仅是扩叩拜一下而已,是要做24,拜理我身体力行,我每一叩拜之间我就感觉我是中国炎黄子孙的血脉的传承者。(祭祀影像或图片)我觉得这个年大家聚在一起做这样大型的祭祀活动是一个教育,而且我后来想想,这应该是一个家庭德行的一个教育。

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祖先的德行之美,我们要祭拜他们,而且要非常隆重的祭拜他们,那么我想这样的一个年关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讲就是非常有意义的。就如同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话讲,我们中化有服装之美,礼仪之邦,那我们今天的汉服的朋友们一起来穿着汉服来参加这样一个活动,我们在讲话的过程当中,展现不出来它的更多的意义,可是我们过了很多年之后我们再回过来看它的谈话,就觉得意义非凡。可能那个时候捍卫或者是保卫中国产生的灵魂性就来了,谢谢。

春妮:说得真好。

磕头作揖的争论

高有鹏:拜年作为年的主要形式,尽量要保留。拜也是一个程序,我们现在会作揖吗?说是封建余孽,封建就不好吗?封建对我们这个社会做出很大的贡献,今天它落后了,那么作为遗产,特殊的观念影响就是非此即彼,二元对立我觉得拜为中心我们守护,让它不同的形势丰富多彩,还有相互拜访。(古代跪拜礼拜年图片)

高有鹏:磕头是一个非常神圣的事情,

    春妮:这个对象是什么?

高有鹏:必须是长辈,

春妮:这个长辈的概念就是父母?

高有鹏:长辈,我觉得这个拜,丝毫不影响自己的地位,不是说一跪了就矮了半截,我们说的更多是模仿,就是羊羔在吃奶的时候,反哺,这个给我们信念的支持,所以有人说春节是我们的感恩节,这是对的(小羊羔吃奶图片)

刚才那个小姑娘,我看她穿着古典礼服,这样一做,非常好,

我们应该有一个主体文化精神,我们以往过年,年什么?年热,就是庆贺丰收的时候所举行的活动,但是庆贺丰收是对天地感恩,是对祖先的感怀,也就是感恩感怀形成了今天一种礼仪。那么今天尽量的向亲人表达一声问候,过年好,我们这个和谐社会通过春节不断的重复在建设中间,大家的生活会过得更加红火

    春妮:我想问一下,您过年的时候会拜吗?

高有鹏:今天没有地毯,有了我给大家演示一下。

 

解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从仪式上看,古时"拜年" “拜法”有:叩拜,即跪拜磕头,这是晚辈向长者拜贺新年。现在在一些农村地区,还行这种礼仪。遇有同辈亲友,也要躬身作揖施礼道贺。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形式不断添加了更多现代元素,打电话拜年取代了传统的登门拜年,到现在又几乎被短信拜年所取代。拇指一按,新春的祝福就群发到所有亲朋好友的身边,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快捷方便的同时也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拜年的人情味越来越淡了!那么传统的拜年方式是否可以让我们找回丢失的温暖记忆呢?

 

春妮:朱教授您觉得像这些与跪拜为代表的这些传统仪式,您说的要进博物馆的仪式,是不是可以请出来?

    朱大可:像这些只能进博物馆,对于对民俗的了解是可以的,但是像你这种对跪还有这种强烈的幸福感我很难认同。对这种磕头,磕头是什么东西,磕头是这个专职社会的一个特产,它是跟专制制度是密切相关的,它不是一个孤立的东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它培养的是奴才。而它是避免这种,它是建立一个不平等的,一个权力社会的需要,所以磕头不仅仅是对父母磕头,到单位你得给领导磕头。

    高丙中:那不行,不能磕头。

    朱大可:所以我说的这个磕头不是孤立的现象,这个民族一定跟某一个制度某一个历史时期是密切相关的,当然如果你个人喜欢磕头,你个人在你的家族有这个传统,我一点不反对,这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选择的传统的节日,我讲的不是保卫春节而是讲每个人选择自己过春节的权力。这个需要保卫,而不是说在某种保卫春节的口号之下,把某中传统的、封建的、腐朽的磕头仪式强加给全民的这样一种东西。

    高丙中:但是我们要反对你要说传统的时候,一定要把封建的、腐朽的并列在一起来说,这要是现在说来一百多年的观点。

    朱大可:我们在弘扬传统的时候,一定要证明,我是非常支持传统的,但是一定要甄别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而不是一味的全面的继承这肯定是有问题的。谁说的,不要曲解我的意思。我觉得作揖是可以,但是磕头是不必要的。这就是我的一个基本的看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