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待已久的"南海一号"宋代沉船终于在07年年底,在国内外媒体的观注下高调浮出水面,但让万千观众略感失望的是:大家并没有看到从海泥中苏醒的海底磁珍.相反只是一只冰冷的大铁箱子.那么,这个装着"南海一号"的大铁箱子里到底有没有媒体之前宣传的“可以媲美水下敦煌”的宋磁珍品?有没有“价值1000亿美元”的收藏奇宝呢?
2月22日晚21:40分即将在北京卫视播出的《五星夜话》,邀请到了现场探查者——国家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张威;著名演员,陶瓷鉴赏家、收藏家王刚;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和著名的媒体策划人浦寅,以及“南海一号”水下考古队员们一起为您拨开层层迷雾,揭示天价打捞背后的秘密!
节目中,王刚自爆打捞当日正好赶上自己的生日,原以为“南海一号”的出水是给自己生日的一个绝佳礼物,可是观看电视直播的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在节目中王刚介绍了宋朝官窑瓷器及外销瓷的相关知识,对比了国际拍卖市场海捞磁的价格,“据说‘南海一号’里面一共有6万件瓷器,大多是南宋的外销瓷,但就瓷器本身的市场价值来说实在不值花费3亿元打捞费用,但就考古和研究的价值来说是不可限量的。”
此外,王刚还指出目前很多“收藏爱好者”
大多怀有“捡漏”心理,比较盲目,虽然自己在电视上主持鉴赏、收藏类电视节目,但仍然要对当下的收藏热泼泼冷水。“很多初入此道的收藏爱好者,他们误认为有文化、有钱才能收藏,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搞收藏,有些人攒邮票、甚至有些人攒糖纸,不过如果某些人想花个二、三百块钱梦想能在摊上买一个可能二三十万的官窑的碗,我只能奉劝他们不要抱这样的幻想。”而其他嘉宾对媒体过度炒作“南海一号”的天价打捞也颇有微词。
浦寅认为这次打捞完全是为了经济利益,它的本身动机不纯,无非是吸引大家的眼球,吸引大家去看这个博物馆及去当地旅游。刘庆柱更是认为考古是一个严肃的事情,应该本着科学的态度循序渐进,认真求实,不能冒进,更不能做成“考古秀”。
其间,中国国家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张威及水下考古队员们还为观众讲述了水下考古的艰辛与乐趣,使观众切身体会到了“中国水下考古”事业发展的艰辛和成就。
“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不可再生的遗产,首先要保护,它的副产品是利用,因此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刘庆柱先生的结语道出了所有嘉宾的心声,也为本期节目做了很好的点题总结。节目最后,主持人春妮呼吁作为看客的我们一定要保持一颗“内敛、平和”的心,热爱我们的文化胜过关注收藏品的价格。
面对这些咄咄逼人的个人观点,为了"南海一号"已经在幽暗的海底探寻了20年的国家水下考古队队长张威和他的队友们又会做何反应?而将毕生心血倾注到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权威专家刘庆祝研究员是否能够心平气和?
敬请关注2月22日北京卫视21点40《五星夜话》。
加载中,请稍候......